第一卷 第二百七十五章 施瓦茨的計劃(1 / 2)

“燈塔在她的巨像下麵,吊死了一個人,就在我的進攻路線上。我們整個連在狐疑中停滯了幾分鍾,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用意。”

————裝甲工兵排長

施瓦茨沒想到,燈塔會這麼蠢,竟然將如此明顯的輻射源,造在一個不能動的東西上,但是空軍的襲擊卻屢屢不能奏效,並且不時有戰鬥機因為靠太近,被電磁脈衝破壞而失控墜毀。看起來,她不僅有能量盾進行防禦,還有一些無形的反擊手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她沒有使用防空導彈的原因。她發射的大功率電磁脈衝,顯然對周圍空中所有的電子設備,有無差別破壞作用。

於是200公裏外指揮機上的施瓦茨,給第三第四批傘兵更新了命令,要求他們放棄防守機場的任務,直接向那座神像進攻。那些電磁幹擾,顯然對習慣孤軍作戰的傘兵,問題不大。他希望盡快摧毀這座礙眼的東西,拔除任務的最後一個障礙。

施瓦茨仍然沒覺得問題的嚴重性,他仍然花時間,關心手下選定的明天跟著自己降落的軍事記者團名單,一共60人,這將是相當具規模的一次政治宣誓,宣誓美國在主導反攻。他希望降落時,那座滑稽的神像已經被摧毀,自己能站在倒塌的燈塔神像廢墟上發表一篇講話,講話稿就塞在他的襯衣左邊口袋裏。他意識到,自己已經主導了戰爭進程。中國軍隊對太平洋上的反攻,似乎沒什麼進取心,這沒什麼不好的。他得搶先在太平洋上關鍵地點登陸,最終反攻回北美,拯救自己同胞。如此長遠的算計,都得從這裏開始。這場戰役,他下了血本,而隻要求中國軍隊提供有限的,大約2萬人的幫助。他需要中國的量產型的工兵動力甲,給自己打打下手,那個玩意兒確實好用。火力、裝甲、全地形機動,幾乎是一件萬能裝備。

美軍傘兵落地後,沒有進行有效集結,就開始以連為單位,向神像進發。這樣的進攻不需要組織,隻需要一個跳傘前的命令即可,目標是如此的明顯,即使不會看地圖的士兵也不會錯過。

傘兵發起攻擊的同時,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開始在距離目標80公裏的區域高空投彈。

在舟山戰役後,中國軍隊研究了星辰號能偏轉動能武器的能量護盾,發現低速武器可以穿透它。現在,大約20架轟炸機打開彈艙,開始投下慣性製導的滑翔炸彈。這些炸彈原本是聯合製導,不過現在衛星定位係統都已經不存在了,隻剩下了不甚精準的慣性導航,希望扔下200枚500公斤炸彈,總有幾個能打中那座巨大目標。

炸彈從12000米落下,開始借著風勢滑翔。它們在撞到能量護盾時速度仍然嫌快,開始偏轉並翻滾,劇烈運動導致慣性導航累誤差增大到毫無準頭。

炸彈劈頭蓋腦毫無準頭地落下,散布在神像附近爆炸。地麵傘兵觀察著這個攻擊,發現炸彈落點大致有規律,彈著點分散在神像兩側,卻沒有一顆擊中神像。顯然護盾的物理偏轉還是有作用。

突擊的傘兵戰車立即遭到零星馬克IV攔截。跳傘時大量攜帶的紅外凝視導引頭的導彈不受電子幹擾影響,迅速摧毀了敵人反擊。遭遇的抵抗,似乎比謀預計的最壞敵情,要弱很多。傘兵們降落帶來大量可以應付敵人機甲的輕便武器,現在起作用了。

隨後裝甲工兵開始投入清楚外圍火力點作戰。這些靈巧的動力甲,利用地形掩護,很快摧毀了最外圍散布的敵人小型碉堡,似乎進攻通道已經打開,攻進那座神像隻是時間問題。不過工兵發現,敵人外圍很幹淨,似乎它們主動清理過一遍。這對攻方,當然是雙刃劍。通道是現成的,但是敵人的射界也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