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最善於揣摩施瓦茨的軍事策略,他是人類幾千年軍事學說的集大成者,滿腦子遠距離突擊和突然襲擊。甚至在施瓦茨還沒有定下策略的時候,燈塔已經猜到他會怎麼想。”
————蘇玲玲
“藍狐,我們該怎麼應對?”
“倉鼠,我們能繞過這裏嗎?”
“恐怕不能,我們沒有現成的道路,如果繞過這片沼澤,我們會損失太多時間。我們也沒有向導和詳細地圖,這片區域是我幾天前通過的,我確定可以通過坦克,我無法其他區域可以通行這麼大規模的部隊。”張尋寧回答道,這裏確實是他和李小廣走過的地方,這是他開下公路來這裏的底氣的來源。幾天前他和李小廣通過這裏時是早晨,也彌漫著薄霧,但是沒有發現敵情。
“那我們離得遠些,準備好編程彈藥。它會有下一輪攻擊。”
“編程彈藥?”
“是的,約克群的士兵是這麼說的。”
他們剛定下計策準備行動,泥沼裏又用動靜了。士兵們看到爛泥塘下麵不斷有水泡冒出來,但是這次不再有霧氣升起。
所有戰車後退,最後縮到一個狹窄地方,開始掉頭準備應對可能的敵情,一時間隊形有些混亂。部分責任當然在張尋寧,他一直沒有下達關於隊形調整的指令,作為陸戰隊排長,他對指揮車輛沒有概念,下意識覺得車輛調度和人員一樣簡單。
沼澤邊緣,第一隻螃蟹狀的智能地雷爬了上來,它才能夠泥漿裏冒頭後,從頂部彈起兩根光學傳感器,開始尋找目標。它們的光學鏡頭,在爛泥地裏收起,防止汙損鏡頭,到了地麵才彈出。沒有人注意到,這些地雷有八條腿,屬於更早期型的地雷,越障能力也更強。
這些東西遠距離上,靠光學設備發現目標,近距離上還有些磁感應傳感器,所以與生成大霧感染視線的氣象武器並不能同時使用,那個藏頭露尾的“泥沼怪”並沒有放棄攔截張尋寧的隊伍,隻是戰鬥到了第二階段。
第二第三隻地雷爬上了案,它們停在那裏,與正在亂哄哄調動的人類坦克對峙著。這給了張尋寧時間做下一步決定,他終於意識到了領導車隊是多麼複雜的一件事,從而放棄了迅速通過的指令,進而下令前後一起後撤,先穩住陣腳。張尋寧的一個優點也在此時顯現出來,就是他的命令很少,這給了下麵分隊軍官靈活應對的空間,不會因為前後矛盾的不同命令,而讓部隊陷入混亂。他從始至終,隻下達了一個命令,就是:先退卻。
越來越多的地雷爬上了岸,如同繁殖季,趁著潮汐爬上海灘的螃蟹,簡直層層疊疊。
馬洛裏一直在觀察敵情,他覺得時機到了,於是通過電台請示攻擊。
一個燈塔一直在監視張尋寧與車隊的通訊的明顯證據是,馬洛裏請示攻擊的通話還沒結束,大約幾千隻地雷就開始集體行動了。馬洛裏敢打賭,如果自己沒請求射擊,它們還會繼續堆積兵力,等待更好的時機。
不等張尋寧的命令,靠前的,有理想射界的坦克一起射擊。使用編程彈藥攻擊這些東西。約克群用巨大損失換來的經驗顯然是對的,用編程彈藥是攻擊如此密集地雷群的最佳方式。
坦克發射的榴彈,就在密集的地雷群上方爆炸,將爆炸威力發揮到最大。爆炸衝擊波將近距離上的地雷內部電路破壞,使其失靈,也可能將邊緣地帶的地雷掀翻。這些東西一旦被打翻,就無法自己翻過身來,甚至連一顆普通地雷都不如(因為其射流隻能固定向背部)
與此同時所有車輛上的機槍火力掃射那些漏網的,但是地雷數量仍然太多,一時間有抵擋不住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