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425章 新指揮官(1 / 2)

“她一直在研究人類意識,同時在等待超虛擬合約的到期,這樣她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實驗樣本。我們研究了當年北美用戶進入超虛擬的合同,回過頭來看,她似乎在十幾年前,已經謀劃好了一切。”

————蘇玲玲少將

李小廣則迅速將導彈對準一座碉堡砸下去,希望能摧毀那根炮管。但是視頻裏幾乎看不清那根炮管,而且十字線總是有些漂移(小型電視製導導彈,在最後無動力滑翔階段會受一些風偏影響)。

這種彈藥的精度隻能攻擊坦克大小的東西,當然穿甲能力遠不足以擊穿這種碉堡;最後關頭,李小廣但突然轉念,調整方向攻擊要塞一側溝壑。他知道這些活動要塞,不僅可以升降還能借助下麵軌道移動,所以還是先攻擊無遮掩的軌道,免得讓它亂動。

張尋寧不算合格的坦克指揮官,但是今天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拔出前進道路上的幾個要塞,然後退回去。凱爾的意圖,就是用優勢兵力突擊,但是也不能突入的太徹底,不要形成太大優勢。擴大優勢是傳統軍人夢寐以求的方向,凱爾則反其道而行。如果誰的腦子裏轉不過這個彎,那就他就會在與燈塔的周旋中,不知不覺地陷入被動。

凱爾是少數可以與燈塔的超級指揮能力,打的有來有回的人物,所以他活到了現在,不過戰俘與那些裝備的較量,通常隻有幾百人規模,這是也是他一次指揮如此大規模的軍隊。他的舊經驗是否有效,也有待實戰的檢驗。

黎明前,上校迅速熟悉了施瓦茨的指揮係統,整個進攻一旦脫離地下的光纜體係,就隻能依仗通訊員和信號彈。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向指揮官,交代簡單交戰原則後,進行某種委托指揮。他希望手下的這些軍官,能迅速將牢牢紮根與大腦裏的錯誤觀點拋棄,但願他們能夠理解這種打了就撤的“彈性戰術”。

燈塔一直以被動應戰的姿態,等待人類行動,她放棄先手,等著人類動手,然後猜測人類的下一步意圖;她幾乎是以窮舉方式,從有限跡象猜到人類指揮官的每一種可能的方案。基本上,人類的軍事計劃越長遠,謀劃越周密,並且執行的越堅決,她的猜測就會隨著行動進行而越來越準確,而人類最終受到的挫敗也會越大。

當人類軍隊百折不撓地實施計劃時,燈塔會迅速觀察並形成陷阱,隨後展開一係列因勢利導的長遠絞殺策略。她不需要參謀部來扮演假想敵來磨合計劃,她從謀劃到試錯,都是瞬間形成的,唯一消耗時間的是軍隊調動,所以她傾向於讓人類先動手。

凱爾不希望這些軍官能立即理解自己的對策,他隻想告訴那些指揮員,不要有太長遠的計劃,隻需要一線平推,然後不管勝負退回來即可。上校認為,要善於利用主動權,而他的主動權並非來自於進攻,而是脫離和退卻的自由。這樣才能保證不被燈塔的後手黏住,陷入苦戰。你的每一次主動退卻,燈塔龐大的後手應變謀劃,都會被迫歸零,被迫等待你的下一次攻勢,這會讓她不太適應。他與燈塔以每月幾次的頻率交手後得到的結論是,遭遇戰燈塔不會占到太大便宜,但是隨著戰事持久,雙方交換比會逐漸倒向她,這個過程是不易察覺到的。

泰坦坦克的前方是肯尼迪的誘敵車輛,側後是許慎舟的部隊。坦克部隊以完整的互相掩護的隊形前進。

泰坦的速度,導致它搶占射擊位置的能力很強。那些碉堡在空降兵落下的第一天就被標注在地圖上,所以坦克炮管始終瞄準大致方位。坦克從掩體後麵衝出,迅速對準第一座金屬要塞。可以看到,那根炮管指向完全錯誤的方向。燈塔不至於看不穿這樣的花招,不過她的意識遠在北美,巨大的延遲,導致她有時候隻能放手給這些愚笨的機器裝備,它們的反應總是很簡單,很容易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