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七裏澗大捷(1 / 2)

牽秀的提前撤逃,已經讓陸機茫然失措,而司馬乂的領兵殺出,更是讓他恐懼萬分,完全喪失了迎敵與抵抗的信心。

在司馬乂所領三萬兵馬的衝殺與封堵下,從鹿苑逃來的陸機沒有得到半點喘息,轉頭向七裏澗的方向逃去。

與此同時,潰逃的馬鹹軍也遭遇了和陸機一樣的狀況。

當他們發現陸機的大營空無一人後,尤是加劇了恐慌,在李峻與王瑚的領兵追殺下,潰軍轉身向東敗走,企圖越過七裏澗逃向青渡,繼而逃回大河北岸。

如此一來,圍在洛陽城外的鄴城軍在連鎖反應下,都陸續地擠到了七裏澗。

原本,馬鹹的潰軍還可以選擇奔向西北方向,繞過孟津逃往青渡。

然而,李峻所率領的兩萬洛陽軍不僅衝殺及時,而且還組成一道堅固的長矛大盾牆,斷絕了潰軍向西北方向逃竄的可能。

之所以如此,李峻就是要將這些人趕向七裏澗,將所有的鄴城軍趕進那塊方寸之地。

七裏澗。

穀水繞洛陽城北,折南至城東建春門外,屈而東出為七裏澗,至鴻池陂東與陂水合。

七裏澗雖不似大河那般寬闊洶湧,卻因多水注入,導致七裏澗處的水麵不窄,更也是浪花翻滾,渦旋不止。

泰始年間,水麵上曾建有一座石橋,但因一次洪水的爆發,石橋被衝毀,獨留了幾座橋墩立在水中。

後來,官府並也沒有重建石橋,隻是以那幾座石墩為基礎,將大量廢棄的舟船與石墩固定在一起,搭建了一座簡易的木浮橋。

冠軍將軍牽秀便是利用了這座浮橋,領兵先行逃到了七裏澗的北岸,並一刻不停地向青渡的河橋方向奔去。

牽秀過橋時,並無洛陽軍的追殺,走得倒是從容有序,而陸機則沒有他的那般好運。

在司馬乂的追殺下,陸機所領的三萬兵馬慌亂不堪地逃至七裏澗,未對追兵部署任何的阻障,他們便開始瘋搶地奔向浮橋。

於此同時,經李峻與王瑚率兵的驅趕,慌不擇路的馬鹹軍也逃至了七裏澗,瘋狂地加入到搶奪浮橋中。

“盾矛兵分列,封住兩邊向前推,把中間的口子留出來。”

李峻縱馬到來後,僅是用眼神與長沙王司馬乂做了一個交流,隨後便大聲地發出將令。

“王瑚,你領重騎兵繼續衝,別讓他們有喘息的機會。”

李峻要繼續使用雙戟重騎的威力,他要讓眼前的這些鄴城軍徹底放棄抵抗,隻存留逃命的心思。

“剩下的所有將士,隨我向前殺,殺光這些叛逆之人。”

吼聲中,李峻領兵衝過大盾牆所預留的口子,跟在王瑚重騎軍的後邊,殺向了澗水南岸的鄴城軍。

此刻,長沙王司馬乂將指揮權交給了李峻,這是計劃當中的決定。他自己則留在了盾牆後,領兵阻殺那些企圖衝進盾牆內的潰軍。

對於司馬乂而言,當下不僅要完勝,更是要盡可能地多殺,如此才能消耗司馬穎手中的有生力量,為後續的權利爭奪打開一個有利的局麵。

李峻的計劃是完美的,領兵的能力與作戰的悍勇也讓司馬乂發自內心的讚賞,這就是他甘心將統兵權完全交於李峻的原因。

當下,洛陽軍所要做的事情便是向前衝殺,直到七裏澗處再沒有一個活著的鄴城軍,而對於逃至澗水北岸的鄴城軍來說,他們則要麵臨一個生死的抉擇。

返身向後,與追殺的洛陽軍拚命?

若要作出這種選擇,他們就要麵對正在殺來的雙戟重騎軍,以及數萬虎狼般的洛陽軍步卒,更有那逐漸逼近且無法逾越的長矛大盾牆。

踏上浮橋,過澗水繼續向北逃?

此刻,不寬的浮橋上早就擠滿了人,並不時地有人因推搡而落於水中。如此的混亂下,大批的潰軍很難能快速地退到北岸。

這似乎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但潰軍的士卒們卻做出了最快的決定,他們要拚死登上浮橋,逃到澗水的北岸。

隻有這樣才能繼續向北逃,才能遠離那些如同魔鬼般的洛陽軍。

如此一來,每個人都拚命地向前擠,不惜用手中的兵刃殺出一個靠前的位置,企望能用身後人的命來保下自己的活路。

同樣,河北大都督陸機的決定也很簡單,也同樣在如此做。

他不能降,陸家人沒有降將。

他也不想死,一切還沒有到結局,沒有舍身取義的必要。

“近衛營,快給本帥趕走那些人,讓他們退下浮橋迎敵,違者殺無赦!”

陸機的這幾句話是吼出來的,雖然聲音嘶啞得讓人幾乎聽不清,但還是表現出了他那極大的震怒。

然而,這份震怒並非是源於屬下的貪生怕死,而是因為浮橋被堵住了。

那可是唯一能活下來的通道,陸機絕不能讓人阻擋自己求生的路。

“大都督有令,全部退下去,退下。”

“再不退,別怪咱們不客氣了。”

領命的近衛營衝上了浮橋,他們先是推搡,繼而將手中的環首刀劈向了抗命之人,生生為陸機殺出了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