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曆代滇王葬身之所。
龍山中所住的夷民多為哀牢族,他們皆是守墓軍卒的後人,而眼下也成為了叛軍中的一員。
寧州城三麵圍山,其東麵所對的則是煙波浩渺的滇池。故此,於陵丞所率領的夷人叛軍多圍在南北兩側,西邊的攻防則交給了龍山哀牢族的夷民。
今夜,李秀所要攻取的地方便是哀牢族的山寨,她要率領屬下在山寨中搶奪一些糧食,並在於陵丞的大軍形成包圍前退回城中。
向上衝殺時,李秀將斬風刀的刀柄綁在右手上,左手則緊握住刀柄的最前端,將身上積蓄了一夜的力氣,劈向了迎麵殺來的哀牢族人。
跟在李秀身後的是卓然,是一個出自仇池的羌人。
卓然以掌櫃的身份打理著寧州十三行的事宜,在此之前卻是從屬於武威步戰軍。他有著一身過硬的本事,也如同騫文一般,有著一顆極易出現的殘暴之心。
離開仇池之時,郭方曾叮囑過卓然,命他無論如何都要保護好李秀,不要讓李秀有半點閃失,因為李秀是大將軍的救命恩人。
卓然正是因為這一軍令,在寧州發生叛亂後沒有離開建寧郡,而是領人從穀昌縣退入寧州城,守護在了李秀的身邊。
不知為何,拚殺中的哀牢族人並沒有點燃山頂的示警篝火,他們隻是在拚命地抵抗,試圖阻止寧州軍卒前攻的腳步。
然而,在李秀的幾番衝擊下,大量的哀牢族人最終還是拋下了所居住的寨屋,向龍山的深處逃去。
望著逃走的夷人,李秀遲疑地環顧四周,隨即命手下即刻背起能夠食用之物,迅速地向寧州城的西門退去。
是有怪異之處,但李秀也的確不敢多做耽擱。
若是在退入城門前被於陵丞的叛軍圍住,那後果將會是全軍覆滅,寧州城也必然會在拂曉前被攻破,李秀不會讓那樣的事情發生。
今夜的出城搶糧很順利,而且是順利地異乎尋常。
入城後,李秀命人將所搶的糧食集中了起來,轉身對卓然道:“卓大哥,你有沒有發現今夜的異常,似乎龍山那邊知道沒有人會來救援他們,這是怎麼回事?”
以往,李秀也領兵出城搶過糧食,但每次都要經曆一番血戰,也常常要衝破數道增援之兵的圍堵,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夜這樣順暢過。
“使君,我也發現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卓然也感到莫名其妙,遲疑道:“莫非是於陵丞那邊出了什麼事?早就告知了龍山這邊無法分兵來援?”
“出事...?”李秀眼光一亮,隨即又苦笑地搖了搖頭:“不會有援兵的,若是真有援兵到來,龍山的夷人早就跑了,絕不會還守在那座墓山上。”
“哈哈...”卓然大手一揮,笑道:“使君,咱們先不管他們如何,反正這些糧食省著點用,又能抵擋幾日,說不準再過兩三日,大將軍就領兵殺過來了。”
李秀亦是笑著點了點頭。
是呀!如今已經撐到了這個地步,再去想那麼多做什麼呢?
或許真會如卓然說的那樣,睡上一個時辰後,二郎真的就會領兵站在城牆外了呢!
★★★
建寧郡原為益州郡,設置於漢武帝時,後在建興三年改為建寧郡。
晉武帝時,建寧郡下轄十七個縣,惠帝太安二年重置寧州時,將建寧以西七縣別立為益州郡,並將建寧郡治移置於味縣。
五苓夷帥於陵丞攻破建寧城後,殺死了建寧太守霍在,建寧守軍與霍家部曲在不敵叛軍的情況下,跟隨霍在之子霍彪向東逃入了夜郎郡。
故此,整個建寧郡的境內,除了寧州城外,其他的所屬縣府皆已落入了夷帥於陵丞的手中。
在沒有攻下寧州城之前,於陵丞將建寧城作為了根基之地,並在城中設置了新的府衙官員,其家眷與族人也一同遷入了建寧城。
另外,因為得到了大成國天子的承諾,於陵丞領叛軍向南壓進,想要盡快攻破寧州城,並沒有在建寧城中留置足夠的兵馬守護。
這些消息,李峻在行軍的途中便已得知。
之前,派出去的影衛及時地將情報傳了回來,這才讓李峻決定先攻破建寧城,端了於陵丞的老巢,緩解寧州城被圍困的壓力。
果然,當李峻所率領的五千武威軍攻擊建寧城的第一天,圍在寧州城北的於陵丞便接到了求援。
然而,於陵丞並沒有過於擔心。
因為,無需他領兵救援,駐守在朱提郡堂狼縣的大成軍會增援建寧城,那是大成天子李雄的承諾。自己會歸順大成國,但在攻破寧州城前,大成軍也要護住建寧郡不被進犯。
不成想,於陵丞在第二日便收到了建寧城破的消息,並得知趕往救援的大成軍被霍彪所領的兵馬擊退,擋在了存水的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