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含水取嚏之法(1 / 2)

陸修遠在將二人送走之後,便來到了掌院老人平時處理公務的小屋裏,他隨便找了一個小板凳,撣了撣上麵的灰塵,輕輕坐下之後便開始琢磨著如何來具體疏方。

其實用這取嚏之法來治療外感風寒,陸修遠是沒有經驗的,因此他隻能循著吳尚先“前輩”的思路來具體分析。

最初的時候,陸修遠打算用加味香蘇散配上皂角和細辛來取嚏散邪,但仔細琢磨之後,陸修遠又覺得這加味香蘇散作為湯方煎湯內服還是可以的,若是作為外治之方則恐嫌力道不足。

吳尚先在他的名作《理瀹駢文》中曾多次強調,大凡外治之法,其用藥往往更為駁雜,力道也以迅捷生猛為主,像加味香蘇散這樣的柔緩之方更宜於內服,用其來進行外治則顯得力有不逮,於是陸修遠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使用治療外感風寒中力度較強的荊防敗毒散來作為此次外治的基礎方。

基礎方有了之後,陸修遠便開始思考外感風寒不同階段的病證變化。

他將常見的外感風寒患者分為了三類,第一類是普通的風寒患者,第二類是外感風寒較為嚴重的,第三類則是已經有明顯發燒的患者,至於其他兼有虛勞亦或雜病的患者,陸修遠決定最後再單獨進行診治。

對於第一類患者來說,陸修遠認為隻需要在荊防敗毒散的基礎上加上細辛和皂角來進行取嚏即可。

對於第二類傷寒較重的患者,陸修遠則在上述方子的基礎上加大了散邪的力度,這個散邪的藥物他選用的是鵝不食草,鵝不食草此藥即擅長散邪解表,又有一定的取嚏功效,可謂是一舉兩得,堪稱妙手。

對於第三類已經出現明顯發燒的患者,陸修遠決定在其中加入了一定的清熱藥物,至於加什麼清熱藥物呢,這讓陸修遠感到有點撓頭。

他在腦海不斷的思索著曆代名醫的各種方子,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金元時期名醫張元素的九味羌活湯,張元素在其中用了黃芩這味藥來清熱,其次,陸修遠的思維又跳到了民國時期的大醫家張熙純,他的方法則是在麻黃湯中加入了知母來清熱,最後,陸修遠的思路又回到了吳尚先身上,吳老師的上清散中用到了生石膏和馬牙硝來清熱。

於是在經過了一番思索和統籌之後,陸修遠決定,對於一般的發燒患者陸修遠在取嚏的藥物中再加入黃芩和知母,若是發燒重證的患者則又宜加入生石膏和馬牙硝。

如此一來,整個治療的方案就算是完備了。

思考清楚之後,陸修遠便趕緊找來筆墨,然後將自己的思路完整的記錄了下來,看著自己刷刷點點的筆記,陸修遠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拿起這張單子,吹幹了上麵的墨跡,然後對著上麵的筆跡由衷的讚歎道:“嗯!這家夥真是太聰明了,有這樣幾個方子在,基本上這裏的病人就都能搞定了!”

誇完之後,陸修遠便在那裏一邊翹著二郎腿,一邊唱起了自己最喜歡的《探清水河》。

大概過了一個時辰,朱古力和掌院老人便坐著馬車趕了回來,為了不讓掌院老人累壞了身體,朱古力硬是一個人扛了好幾大袋子的生藥,掌院老人則隻拿了一袋最輕的薄荷,這還是因為那個薄荷實在是太蓬鬆了,朱古力一個人確實是抱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