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 元世祖忽必烈皇後察必(2 / 2)

一次,四怯薛奏請忽必烈,請求圈占京城附近的農田作為牧場,忽必烈未作過多考慮就批準了。察必知道後,急忙趕到殿前,極為嚴肅地批評官至太保的漢人劉秉忠:“你是漢人中明達事理的人,皇帝把你當做朝廷重臣,委以重任。你的話,皇帝一向很重視。四怯薛無知,竟奏請圈占京城附近的農田作為牧地,這是有損國計民生的事,你難道不明白其間的利害嗎?為什麼不勸諫皇帝呢?假若說我們遷都之初,在京師附近劃些牧場放馬還無可厚非,現在所有的土地都分完了,大家都安居樂業,如果再從他們手裏將土地奪過來,不是製造混亂嗎?”

察必雖然是在指責劉秉忠,實則是在變相地勸諫忽必烈。她的這一番話,對忽必烈來說如同當頭棒喝,遂下令停止圈占農田,從而避免了由此而引起的動亂和糾葛。

守業曆來是封建君王所重視的大問題,忽必烈統一中國後,同樣麵臨著如何長期穩定統治的問題。忽必烈滅宋後,大宴群臣,論功行賞,歡慶勝利。大臣們山呼萬歲,個個喜形於色。隻有察必皇後默默地坐在忽必烈身邊,麵露愁容。忽必烈看出她有心事,就問她:“現在宋朝已滅,以後再也不會打仗使生靈塗炭了,大家都歡天喜地,你為什麼不高興呢?”察必慌忙跪奏說:“自古以來沒有一個朝代能維持千年以上的,我在想怎樣才能使我們子孫不重蹈宋朝滅亡的覆轍。現在,我們滅亡了宋朝,群臣上下便忘乎所以,這不是好的征兆。應讓他們明白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方為可賀。”忽必烈見察必皇後想得如此深遠,不禁肅然起敬。

此後不久,忽必烈讓人把平滅南宋劫取的金銀珠寶、字畫古玩陳列殿廷之上,讓群臣觀賞,借以顯示自己赫赫的戰績。然而,察必隨便看了一眼就悄然離去。忽必烈感到奇怪,讓宦官追問察必她想得到什麼樣的金銀珠寶。察必正色回答說:“宋人想方設法收集的這些東西,是作為家業留給他們子孫的。可歎其子孫不肖而不能守,反為我蒙古所得,我覺得這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應引起我們的警惕,哪裏還忍心要它們呢?”忽必烈聽後不由喟然長歎,頗有感觸。

忽必烈為防止趙宋戚貴聚眾圖謀,便把宋太後全氏劫持到了燕京。全氏生長在江南,不服北方水土,經常生病,察必請求忽必烈讓全氏回江南居住。對於察必的這一建議,忽必烈未予同意,隻是讓察必多照顧她一下。忽必烈這樣做是有其深刻含義的,當時蒙古貴族為了鞏固已確立的統治地位,就必須拉攏借助於漢族地主階級,對宋太後的優禮照顧必然有助於蒙漢統治階級的聯合。因而,宋太後全氏在燕京期間一直得到了察必的精心照顧。

察必皇後在生活上也非常儉樸和善於變革。有一次,她想做件衣服卻缺少布料,就從太府監領了一塊綢緞。忽必烈知道後,責備她說:“這是國家的東西,軍國所需,不是我們自家的私物,怎麼可以隨便支取呢?”察必深愧自己做錯了事,從此再沒有從國庫裏拿過任何東西。由於她以身作則,別的皇親國戚也都循規蹈矩,不敢多占國家的便宜。為了解決衣料問題,她帶領嬪妃宮女親執女工,收集舊的和作廢的弓弦,加工之後絞絲織布,做出來的衣服既好看又結實,並不亞於綾羅綢緞。宣徽院(供應皇室飲食的機構)裏宰了羊,羊前腿皮閑置無用,扔在那裏。察必皇後知道後,率領宮女們收集起來,縫製成圖案別致的地毯,美觀大方,經濟實用,受到忽必烈和大臣們的交口稱譽。

察必皇後還對蒙古的服飾加以改革。最初蒙古人的帽子沒有前簷。一次,忽必烈獵射歸來後,對察必抱怨說:“今日打獵時,因陽光耀眼,竟讓一隻大雁從眼皮底下飛跑了。”察必聽後,靈機一動,給帽子縫上了一個前簷。忽必烈戴後甚覺方便,高興地下令所有蒙古人的帽子都按這個式樣製作。其後,心靈手巧的察必又對蒙古族的騎服作了改進,製作了一種叫比甲的騎服,這種服裝沒有袖子和領子,前及腹部,後及膝彎,特別適用於騎馬射箭,為當時人所喜愛仿效。

至元十八年,察必皇後得了重病。忽必烈延請了天下名醫,也未能治好察必的病。彌留之際,忽必烈握著察必皇後的手,問她還有什麼話說。察必這時奄奄一息,心中仍牽掛著兒子真金。太子真金這時已長大成人,但身體羸弱多病,是察必最為鍾愛的。她希望真金能繼承父業,將來治理好國家。因此她反複叮囑忽必烈,要他照顧好太子,忽必烈含淚答應,察必皇後才放心而去。察必死後,忽必烈大慟,一夜之間老了很多,好像變了一個人。滿朝文武和黎民百姓也為失去她而傷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