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上) 辱上欺下 徐知訓囂張喪命(1 / 2)

徐溫移治升州後,長子徐知訓以內外馬步督軍副使繼續輔政,小事徐知訓做主,大事徐溫指揮,再加上潤州的徐知誥,徐家的權力無人能及,民間甚至傳出淮南隻知徐氏父子不知吳王的話語。

徐知訓是典型的官宦子弟,性格暴躁,狂妄自大,自入朝輔政後,他仗著徐溫的權勢,驕奢淫逸,專橫跋扈,貪財好色,漠視民生,還動輒侮辱吳王。有一次,徐知訓和楊隆演一起坐船遊玩,船靠岸時楊隆演先上岸了,順便身手整理了一下衣服,徐知訓看見楊隆演伸手以為是要拉自己一把,當他伸出手後楊隆演卻沒有拉他而是直接走了,徐知訓認為楊隆演是在故意戲弄自己,於是在後麵追著楊隆演大罵,甚至抽出劍要殺楊隆演,幸虧侍衛及時掩護楊隆演離開,才避免了被徐知訓羞辱。還有一次,喝完酒的徐知訓讓楊隆演和他一起演戲,徐知訓扮演參軍,在戲中是高高在上的主人,而讓楊隆演扮演蒼鶻,蒼鶻是個仆人,拿著帽子搖尾乞憐跟著參軍後麵,楊隆演的侍衛見狀都很氣憤,但懼於徐氏權力,隻敢怒不敢言,朝中很多大臣聽說徐知訓做的荒唐事後痛罵不已。

徐知訓欺負楊隆演似乎成一種習慣了,無論在哪,隻要心情不好就把楊隆演臭罵一頓,而楊隆演由於從小被徐溫操控者,因此一直膽小懦弱不敢反抗,受了委屈隻能獨自哭泣。一個人如果從小缺少依靠,被人欺負了就缺少抗爭的勇氣和膽量,慢慢的會變得逆來順受,楊隆演便是如此。很多人同情他的遭遇,對徐知訓大逆不道的行為氣憤不已,其中有兩個侍衛將,一個叫李球,一個叫馬謙,實在無法忍受徐知訓的所作所為,兩人喝酒時秘密商量著決定幹一件大事,準備除掉徐知訓。

李球對馬謙說道:“徐知訓欺人太甚,仗著他爹的權勢橫行霸道,無法無天。”

“哼,徐知訓囂張狂妄,飛揚跋扈,屢次侮辱吳王,我等身為侍衛受氣也就罷了,怎能忍受吳王遭此大辱。”馬謙氣憤說道。

“沒錯,吳王開明仁義,乃是明主,我等若不能保護明主,有何顏麵活在世上。”李球也氣氛的說道。

“對,我等雖隻是身份低微的侍衛,但也懂得舍生取義,如果能殺了徐知訓為吳王出氣,為吳國除害,就算死有何足惜。”馬謙激昂的說道,並用手重重的錘了一下桌子。

“好,不成功便成仁,幹!”李球也激昂地說道。兩人痛快地幹了一杯酒,然後將碗摔碎,算是結盟表決心了。

於是兩個人帶上一群侍衛提前埋伏在徐知訓上朝的路上,看見徐知訓過來了一群人蜂擁而上,徐知訓大吃一驚,雙方發生激烈的拚殺。由於事發突然,徐知訓沒有絲毫防備,因此傷亡較大,他的隨從拚命護住他,但他還是被刺了一劍,徐知訓嚇得節節後退。就在徐知訓命懸一線的時刻,恰好平盧軍節度使、諸道副都統朱瑾上朝從此路過,看見有打鬥急忙趕了過來,徐知訓大叫救命,朱瑾一聲令下將李球、馬謙團團圍住。突然的狀況讓李球、馬謙大感意外,他倆做夢都沒想到會碰上朱瑾,眼看事情將成,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因此他倆氣憤不已和朱瑾的人拚殺在一起。朱瑾和徐知訓的人合圍在一起,雙方力量發生逆轉,再加上朱瑾久經沙場身手了得,李球、馬謙抵擋不住很快就被殺了,其他人見勢不妙都逃散了,兩個有正義感的侍衛將就這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