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徐溫落幕 徐知誥吐露心聲(1 / 2)

三日後,徐知誥正和宋齊丘、周宗和孫忌等商量離開廣陵的事,突然侍衛來報說金陵來人要見徐大人,徐知誥聽到是金陵來人了,就猜想是徐溫派人來正式通知換人的事,他非常不安地看看了宋齊丘,心想來得真快呀,自己要求外放的信還沒送出去呢!但當來人進入大廳後,眾人驚呆了,因為來人居然披麻戴孝,周宗搶先一步問:

“你這是為誰戴孝?”

“回大人,是徐公。”來人回答。

“徐……”周宗嘴裏說了個“徐”字,就戛然而止了。

徐知誥一聽養父死了,整個人先是呆滯,而後雙手抓住那人的肩膀急切地問道:

“到底怎麼回事?啊,快說,到底怎麼回事?”

“大人,徐公前天晚飯後與幾位大人正在議事,突然就渾身乏力,隨後手發抖失去知覺,也不能說話,過一會就不省人事了。幾位大夫想了各種搶救辦法,徐公都沒有好轉,當天夜裏,徐公就長辭了。”

徐知誥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他心裏五味雜陳,悲喜兩重天。悲的是一個真心待自己好的人,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成就了自己今天的養父去世了。喜的是剛剛擔心自己會成為養父的目標,不得不離開廣陵,離開權力中心時,又瞬間煙消雲散了。此刻的徐知誥如同一個手裏捧著一團火卻掉進了冰窟窿的人,兩麵煎熬。徐知誥對徐家、對徐溫夫婦是心存感恩的,就算徐知訓和徐知詢兩兄弟要殺他,也絲毫沒有影響徐知誥對徐溫夫婦的情感。雖然徐溫的權力就像一把懸在他頭上的劍令他生畏,但畢竟始終沒有掉下來,反而在徐溫的庇護下一步一步高升。如今徐溫死了,自己心中的石頭落地了,但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徐知誥有今天,固然與自己的努力分不開,但還得益於他是徐溫的養子,是徐溫成就了現在的徐知誥。

徐知誥心情平靜後對宋齊丘說:“先生留下,周宗和仁裕隨我去金陵。”

“如今徐公突然病故,朝中恐有變數,大人多加提防為妙,金陵還是不要去了吧。”宋齊丘說道。

“不,”徐知誥深情的說道,“當年韓信尚有一飯之恩,我雖不能與韓信相比,但是養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作為養子,如今人走了,豈有不去送一程的道理。”

徐知誥決定到金陵為徐溫奔喪,夫人宋福金提醒他多注意朝中動向,以防萬一。徐知誥去金陵前見了吳王楊溥,楊溥已經得知徐溫病故,雖說他這個吳王是個擺設,但畢竟也是徐溫扶持上位的,因此楊溥對徐知誥說:

“徐公是吳國的支柱,他離世是我吳國的巨大損失啊!我已與朝中大臣商議,決定追封徐公為齊王,以王的禮儀厚葬。”

“多謝吳王,吳王恩澤浩蕩,此乃吳國之福、百姓之福。”可見楊溥也很聰明,他既是做給朝中大臣看,也是想借機拉攏徐知誥,因為他很清楚,徐溫一死,朝中大權必然會落入徐知誥之手,這可是比徐溫更難對付的一隻虎啊!徐知誥帶著楊溥授予的追封到金陵為徐溫奔喪,徐溫的葬禮是以王的禮節舉行的,因此異常隆重,在當時吳國除了吳王外,再也找不出比這更高的殯葬規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