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再說臨川王楊濛,對楊氏政權一直被徐氏父子把控而心生怨恨。自己的父親不在了,大哥、二哥也不在了,作為楊行密的親兒子,他擔憂著楊氏的未來。雖然四弟是吳國皇帝,但朝政被徐知誥把控著,楊氏對吳國的管治權越來越弱了。
當徐知誥瓦解了徐知詢的兵權後,楊濛就在楊溥麵前說過,徐知誥權力過大,恐對吳國不利,奈何滿朝都是徐知誥的人,楊溥無能為力。楊濛為了牽製徐知誥的影響力就到處走動,利用楊行密親兒子的身份拉攏、遊說朝中大臣,尤其是前朝老臣。就在此時,閩國與南吳發生了邊境摩擦,徐知誥讓大將蔣延徽攻打閩國的建州(今福建建甌)以示懲罰。蔣延徽是楊行密的女婿,與楊濛是內兄關係,二人交情很好,楊濛得知消息後非常高興,他告訴蔣延徽:
“如今徐知誥有甚於徐溫,如果再這樣下去,吳國早晚會變成他徐知誥的了。”
“賢弟有何良策?”蔣延徽問道。
“你一定要拿下建州,然後我們以建州為據點,再聯係楊氏舊部討伐徐知誥。”
“好,徐氏父子二人專權多年,我早就看不過去了。”
但楊濛的行動被宋齊丘知道了,宋齊丘急忙告訴徐知誥:“大人,蔣延徽與楊氏關係非同一般,如果他打下建州,然後以建州為據點擁立楊濛,那事情就嚴重了。”徐知誥聽宋齊丘這麼說,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他立即以閩吳關係和好為由下令蔣延徽撤軍,蔣延徽無奈隻能撤軍,楊濛的計劃失敗了。
但楊濛的行為讓徐知誥非常不滿,徐知誥感覺朝中有一股反對勢力在蠢蠢欲動,這是他不能接受的。因此他采用了宋齊丘的建議,上奏楊溥說楊濛私造兵器,結黨營私,有圖謀造反之心,請陛下以國家為重,摒棄個人感情,懲罰臨川王。楊溥很清楚這是誣告,徐知誥權傾朝野隻能照他說的辦。但楊溥不忍心讓自己的哥哥落入徐知誥之手,於是在下達緝拿楊濛的命令前,並派人偷偷通知了楊濛讓他逃走。楊濛無奈隻能逃走,但還沒出城門就被徐知誥的人截獲了,因為徐知誥早有預料。楊濛被抓時仰天長歎 “我楊氏危矣,吳國危矣!”
徐知誥沒有殺楊濛,畢竟是楊行密親兒子,他奏請楊溥將楊濛降為曆陽公。為了便於控製他,徐知誥將他囚困在和州(今馬鞍山一帶),還安排一個叫王宏的軍使帶了二百人日夜看著他,名為保護實為監視。
二
楊濛被徐知誥軟禁了,他的一舉一動都被人監視著,他什麼時候喝酒,什麼時候吃肉,晚上跟哪個女人睡覺徐知誥都一清二楚。當他得知徐知誥已經封王,馬上要遷都到金陵的消息後異常憤怒,便對下人說徐知誥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對徐知誥的仇恨已經達到頂點了,他感覺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了,於是楊濛跟手下人暗中商議,想聯合楊氏舊部,一起反對徐知誥。
“我不能再等了,徐知誥奪權是早晚的事,與其等著看他奪權,不如現在主動出擊,就算不成功,也讓徐知誥知道楊氏並非沒人。”
“王爺,我們現在被他監視著,想走出去都難啊!”手下人說道。
“這個我有辦法,你隻需依照我說的做就行了。”楊濛說道。
楊濛暗中準備著逃走,但表麵上裝作一切如舊,仍然像以前一樣喝酒、聊天、閑逛,以此來麻痹王宏。這天,楊濛覺得機會成熟了,就主動找王宏喝酒。雖說楊濛被軟禁著,但畢竟是皇帝的哥哥,身份在那擺著,而王宏隻是個下級軍官,他覺得兩人身份相差懸殊因此不想去,但礙於楊濛的堅持,王宏最終還是去了。
“這段時間多虧了王大人,我才得以安享太平,有勞王大人了,我先幹為敬。”楊濛說道。
“王爺哪裏話,小人隻是盡職而已。”王宏說完也幹了。
“說到盡職,王大人可真是名副其實啊!我的一切,王大人都了如指掌吧。”
“王爺莫要取笑小人了,小人位低言輕,完全是奉命行事,小人對王爺絕沒有半點私怨。”
“王大人不要緊張,我佩服王大人的忠心,王大人是個有擔當的男人,正好今天天氣宜人,就想和王大人喝幾杯,一來對王大人表示感謝,二來也是想和王大人聊聊天。”
“王爺身份尊貴,但還禮賢下士,不以權壓人,小人佩服。”兩個人邊喝邊互相客套著。突然,楊濛話鋒一轉對王宏說道:
“如今徐知誥當了齊王,吳國都城也要遷到金陵,看來徐知誥當皇帝也不遠了,我作為先王的親兒子,卻成天被困在這裏無事可做,我怎麼對得起先王,怎麼對得起楊氏。”楊濛說完將酒杯狠狠的摔在地上,酒杯碎了一地。楊濛的這一舉動將原本喝得有三分醉意的王宏驚醒了,他大驚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