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5.《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1 / 2)

第十二章 5.《教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隻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隻有以“負責”來答複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英國心理學家 維克多·費蘭克

責任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基礎,當孩子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物負責。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必須讓孩子有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

但是許多媽媽過多地注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發展,而對孩子責任感的教育培養卻不大重視,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諸如做事不認真負責、虎頭蛇尾、馬虎草率、得過且過、生活中高傲自大、不懂禮貌、厭學的不良心態。

不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犯錯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曆的,媽媽要用寬容的心態來允許孩子犯錯,但是要讓孩子在犯錯後學會坦承錯誤,敢於承擔責任。

我住的小區內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晚上多輛轎車被人用石頭劃傷。事發後第二天的中午,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來到居委會,說劃車的是她的兒子。她說,她們夫妻願意為孩子的作為承擔一切後果。媽媽帶著小男孩在小區每一幢樓的每一個樓道口都貼了一張致歉信,署名“深感歉意的孩子媽媽”,語氣非常誠懇。此後不久,10歲男孩和他的媽媽挨家挨戶,到12位被劃車主的家裏登門道歉。每位車主都收到了一件小禮物——男孩自己折的一隻小紙船,紙船上寫著:對不起。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犯錯誤,是他成長中必經的體驗。管教孩子,不等於竭盡全力不讓孩子犯錯誤,孩子犯錯誤,不等於媽媽教養失誤,更不等於孩子的成長有問題。

然而生活中,很多媽媽對於孩子犯錯,很喜歡主動為孩子尋找借口,例如孩子還小,孩子還不懂事等,卻不知道長期的姑息遷就,把責任扛到自己的肩上,使得孩子自己做了錯事還若無其事。

小男孩的媽媽就做得非常好,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孩子必須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後果。解決的方式也非常特別,讓小男孩從內心意識到了自己犯的錯誤是多麼的不應該啊。我相信小男孩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事實上孩子犯了錯誤後,我們應該要教導和啟發孩子主動地停止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引導孩子對錯誤行為進行補救,在這一引導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到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從而建立起內心的約束。

孩子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生硬的教訓、批評隻會令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惡化。這時媽媽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討論他的錯誤,用理解他的心態去安慰他。然後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致地跟他講道理,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說明由於他的錯誤行為給別人造成了損失,或帶來了傷害。強調人必須為自己錯誤行為的後果承擔責任,進行補救。

除了讓孩子在犯錯後“被動”的去培養他的責任感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一個“甩手不於”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責任感的。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媽媽就得注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絕不能事事自己包辦代替、處處替孩子承擔責任。在家中,哪些事情該媽媽做,哪些事情該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媽媽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媽媽應該把這些問題給孩子講明白。對應當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媽媽應給孩子劃定一個明確的範圍,並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調整範圍。

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下媽媽還應該讓孩子明白,一個人光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任何人都是社會的一員,孩子亦然。在家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員;在學校,孩子又是班集體的一員;有責任協助家人做一些家務事,協助老師或同學做一些班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家庭和集體盡到自己的責任。隻有這樣,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