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4 再談北與南
人有方位感和地域感,於是才有了南北之說。中國人的南北意識又強烈起來,是近幾年的事情。在出國熱之前先有南下熱,大批北方人懷著各式各樣的夢想擁向廣東、海南、福建。應該說有不少的人夢想變為現實,在南方落葉生根,自己感到幸運和滿足,也惹得別人豔羨,也有更多的人沒有撞上大運,以至於廣州火車站常常湧動著百萬南下尋找工作的大軍。北方人到南方出差被認為是美差,到南方開會是令人羨慕的好事,獎勵先進人物或慰勞離退休人員的一種很時髦很受歡迎的方式,就是組織他們到廣州、深圳轉一圈兒,沒有到過南方的想去一次,去過一次的還想去第二次、第三次。
為什麼北人要南征,而南人很少北上?
人往高處走。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一定有非常的魅力。南方充滿著新奇和機會,富有刺激性和挑戰性,到南方可以開始一種新的人生,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可以挑選工作也可以接受工作的挑選,可以發財或至少比北方掙錢多,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倘若還混不出個樣子就隻能怪自己。什麼都不可以時還可以再回到北方,自己也不丟朱什麼。去南方僅次於出國,卻比出國安全、牢靠、方便。
先有南北的差異,然後才有南方熱。
南方毗鄰港澳,華僑之鄉,吸引僑資外資容易,占天時地利自然成了中國的特區。特區享受特殊的政策,商品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如出閘之水,迅猛發展。南方富了。商品社會的優勢在於商品,社會的吸引力也取決於商品6愈富愈沾光,愈沾光愈富。
據《2000年大趨勢》的作者約翰奈斯比特公布的材料,號在1987年廣東就出口五十五億多美元,占全國出口的首位。廣土人均月收入一百美和號稱亞洲第五條小龍的泰國及正在申請加入歐洲共同體的‘耳其相差不多。
有人說,盡管南方很富,每年從利稅裏隻拿了很小的一部分上繳國家,有的省甚至分文不繳。相當多的南方人迷理直氣壯:國家給我們投入少,比如蛇口、珠海等特區的開發,國家沒有花錢,憑什麼我們非給國家上繳不可?
有些北方人不服氣:國家給了你們優惠政策,政策就是錢,甚至給政策比給錢還管用。有人說,北方窮,生活水準低,並不是說北方創造的價值少,恰恰相反,國庫主要是靠這些地太的利稅支持著。北方的利稅大部分繳國家,地區留小頭。
國家這樣分派肯定有它的原因,它的道理。本文不想也沒有能力討論國家這種大經濟政策的得失,隻想提出一種現象:南富北貧,且差異會愈來愈大,必然會影響人們的心態,出現南北不同的社會心理結構。
於是南北關係成了一個問題。有誰注意到南與北或北與南也應該搞點公共關係呢?
南方的企業家不論大小一般都財為氣粗,充滿自信,深諳和氣生財之道。北方的企業家即便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豐富的經
驗,管理著大型企業,也謹小慎微,嘀嘀咕咕,難見性格,以循規蹈矩先求平穩再圖進取。
南方重視企業經營自主權,政府協助多,幹預少。北方則仍然對企業行政幹預多,企業的自主權很多並未落到實處。因此北方人容易自我封閉,缺少社會化大生產的眼界。
南方信息靈,觀念新,不怕來自南方和東方的台風,卻害怕西伯利亞的寒流。擔心北方的傳統體製和傳統思想南侵。有相當數量的北方人,對南方人羨慕,眼紅,甚至眼氣。感到不公平,不服氣。
南方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源頭活水,更新著經濟新潮流。南方想拖著北方前進,拖得動嗎?
政治中心卻在北方,在意識形態上北方領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