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6 廣稱王急為霸
中國現在有多少王?
礦泉水大王、喝尿大王(並非筆者胡編,此稱號更無貶意,請看《羊城晚報》1994年5月27日第7版〉、馬桶大王、棍飩王、瓜子王、服裝王、領帶王、襯衣王、鞋王(目前至少有兩個、還有貶義的水霸'電霸、路霸、房霸等等。
——這裏指人。
再看產品的名稱:畫王、麗音王、視霸、涼霸、彩霸、天霸、神藥、魔水、火箭炮……很容易讓人想起日本相撲運動員的名字:鬼雷炮、力之霸、富士王。
企業的名稱就更加驚天動地:巨亨美食城、貴族倶樂部、貴妃服裝店、皇後美發廳、皇都飯店、帝王酒家、王中王歌舞廳、富豪酒店、大富豪酒樓、富豪王娛樂城……4更比一個大,其實不知誰更大,也許都不大。有人嫌當土皇上不過癮,給自己的企業戴上一頂帶洋味的皇冠:聖彼得飯店、愷撒大酒店、瑪利亞美容中心……渴望成為貴族,成為洋貴族,更暴露了一副窮酸土相,一種小家子氣。正活畫出當前一批商界人物的情態和水準。
稱王稱霸也許是一切生靈的一種習性,一種生存規則,連公
園裏的一群猴子也要產生一個猴王。這猴王是經過廝咬和對其他公猴的征服才產生的,因此最強壯,和母猴交配能產生優良的後代,使猴群不退化或減緩退化。這其實是生存的需要,有利於動物界的優生優育。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類!當今世界仍有女五、天皇、國家元首。可見稱王稱霸本身無可厚非。
中國選擇市場經濟沒有幾年,商戰如春秋戰國,群雄爭鋒。有的占山為王;有的想製造廣告效應自立為王;有的被哥們弟兄擁戴為王;有的則是傳播媒體為追求轟動效應胡亂封王。總之商場如戰場,在戰場上兵不厭詐,有點勢力的可以稱王,並無多少勢力或隻在本鄉本鎮本縣本地區鬧出了一點名堂的也可稱王。似乎隻要敢於稱王稱霸,就表明自己勢力浩大,在競爭激烈的商品社會已站穩腳跟,人、產品和單位都屬信得過、靠得住的了。
事情果真如此嗎?前麵列出了那麼多王,有多少老百姓能知道、承認呢?中國大陸目前還沒有超級富翁,更沒有產生大的財團,這是每個老百姓都知道的事,從哪裏突然冒出那麼多大富豪和富豪王呢?王一多就不再是王,就不值錢了。何況中國人的傳統心理對草頭王總沒有太多的好感,心存戒備。眼下的消費者已經見王三分怕了:稱王稱霸,架子好大,花裏胡哨,價格可怕。
商界中的王應該是自然形成的,是群眾公認的。如希臘船王、台灣的塑膠大王、香港的報界女王、美國的石油大王及鋼鐵大王等等,我隻提封號人們就會知道他們的名字。約定俗成似乎一個行業隻能有一個王。而且王位並不是鐵打的江山,一些世界公認的老王已經被新的富翁取代,許多新的超級富翁並沒有給自己戴上一頂王冠。正像馬拉多納是雄居世界足壇多年的頭號球星,卻無人稱他球王,球王仍是貝利。商戰雖殘酷,但稱王稱霸的規則還不同於拳擊,隻有打倒前麵的王自己才能稱王。
稱王也有稱王的風險‘王安集團破產成為世界新聞,因為世界曾尊稱他為電腦大王。可門可樂並未稱王稱霸,也沒有自稱是神水、魔液,卻風靡世界近存年,至今仍穩坐世界飲料界的第一把交椅。商品世界靠實力對話,並非製造一頂粗糙的王冠就可一勞永逸。過早地戴上王冠也許還有副作用。朱元璋當年對已大亂的元朝江山勢在必得,卻接受了大臣的建議:緩稱王,廣積糧。廣積糧是積存和擴大實力,緩稱王是不過早地樹敵招風,最後終於麵南稱王。如果中國有更多的企業家把功夫下到實處,使自己的產品是無與倫比的#使自己的企業是獨一無二的,自然就是天下之王,一國經濟中能多出幾個這種真正的大王未嚐不是好事。但有許多人站出來亂稱王,卻說明還缺少真正的大王,還處在山中無老虎的階段。
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