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3 錢與名
名和錢一一人人都知道它們的涵義和關係。就像人人都知道雞和蛋的涵義和關係一樣。越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越難說清楚,想要說出新鮮的深刻的話就更難。人們想到錢,就是一個概念:貨幣、財富。天下的錢都一樣,顏色、圖案、形狀各式各樣,內容相同,所起的作用相同。人們想到名就不一樣了。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名,從內容到形式都不一樣。古人講究以名舉實。荀子說:名也者,所以期累實也'墨家則把名分為達名、類名、私名。
今人對名的理解和分類就更複雜了一因政治活動而得名,因對人類科學有重大貢獻而得名,因擁有財富而出名,因在文化、藝術、體育運動等各種腦力和體力勞動中有卓越的成就而出名。有名副其實之名,也有浪得虛名的名。有大名、小名,大者獲得了世界級的名譽,小者隻在本民族、本地區乃至本縣、本鎮、本村有名。有永垂青史之名,有晏花一現之名。有流芳千古之名,也有遺臭萬年之名。
哪一種名讓人們容易跟錢發生聯想呢?
在過去,名跟錢很容易分開。甚至錢是錢,名是名。
比如:誰會把愛因斯坦和把諾貝爾金質獎章扔給孩子當玩具的居裏夫人的名氣跟錢聯係起來呢?誰會把美國優秀的總統林肯的名氣和錢聯係起來呢?當年他弟弟向他借八十塊錢還債,他寫長信講解怎樣做人、怎樣靠自己的勞動去掙錢的道理,不肯輕易借錢坑害弟弟。誰會把巴爾紮克、莫泊桑、契訶夫的名氣和錢聯係起來呢?列夫‘托爾斯泰有錢,他是殷實的貴族,原本就有錢,並非用名氣換來的。
發明家諾貝爾有錢,這錢是用智慧和勤勞掙來的。他用這錢設立了一個國際規鏌的大獎,不僅使他自己的名氣更大了,也為後世不斷地製造世界級名人一一當然,這不是諾貝爾獎的主要功績,也不一定是他本人當初設獎的主要目的。
中國的情況有所不同。
―種人有名無錢。如司馬遷、李時珍、杜甫、曹雪芹等。還有一種人,有權有錢就有名,如皇帝,在他們自己的朝代是最大的名人,也是最大的富翁。現代世界,名和錢的關係要緊密得多,複雜得多了。
美國總統是世界政壇的頭號名人,當總統前要競選,競選則需要經費。
日本的首相是名人,卻有那麼幾位首相和內閣大臣因經濟醜聞而下台。前不久,意大利政府的許多名人,也因錢的搗亂而紛紛倒台。這就是說,錢可以使你一朝成名。錢同樣也可以使你身敗名裂6
現代金錢,無比機靈,無孔不入,神通廣大得很。它們特別喜歡有權的名,有勢的名,有色的名。錢喜歡名的目的,是為了賺更大的錢!現代的名,不喜歡錢的也很少,想借助錢得到更大的名。
中國當下是錢在先,名在後。錢重於名,有錢
不愁無名。有名無錢則有點難受。比如,有許多文人大喊大叫,要賣掉自己的名字,或賣掉一半名字去經商,經商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賺錢。這些人的名字是不是真的值錢?到底能值多少錢?是否都能賣好價錢?姑且不論,他們的急切情態、他們的勇氣、他們的雄壯,難道不是受了市場經濟的鼓舞嗎?說得通俗一點不就是受到錢的鼓舞和誘惑嗎?
名這個東西同錢一樣,越炒越多,越炒越大。叫賣一番,成了新聞熱點,成了人們荼餘飯後的話題,名氣不僅沒有丟,反而更大了。上來就先賺了一筆!
也許有人對此不以為然。
你卻不能對現代社會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名利觀視而不見。過去,中國的文化推崇清高、淡泊、寧靜、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閑雲野鶴、兩袖清風。一提到名和錢就認為不是好東西,是俗的,髒的。現代商品社會劇烈地改變了人們的觀念,開始光明正大地堂而皇之地追求金錢和名譽。我們的報紙天天在宣傳經濟效益好的單位,宣傳各式各樣的富翁,他們的致富之道,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趣聞軼事,他們怎樣比富鬥富#有錢不僅不再是壞事,而且,先富起來的光榮,富在深山有遠親。門前車水馬龍,家裏高朋滿座,外出前呼後擁。當委員,當代表,參政、議政。
江西的張果喜,十四歲當木工學徒,真正是白手起家,埋頭苦幹,在七八年前差不多就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富豪了。但他重實際,不圖虛名,躲避輿論界、新聞界,如神龍見首不見尾9最近兩年他藏不住了,中國的第一個億萬富翁能往哪裏躲?正是得風氣之先,成了最大的熱門人物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想不出風頭都不行,風要把他舉到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