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2 信息的統治(1 / 1)

第七章 2 信息的統治

十幾年前,美國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宣稱,世界進入了信息時代。法國前內政部長米歇爾,波尼亞托夫斯基在更早一些的時候也指出:信息遙控時代的來臨,使人們突然跨入昨天

還被當作科學幻想的世界,給科學技術的社會帶來巨大變革。比如:人的記憶力的延長和擴大,各類信息係統的進步和完善,各種權力模式可能發生的變化等。其意義可與人類發明文字以後所造成的變化相提並論。

我當時把這些高論隻作為一個新概念接受下來,並未認真思索這些話的份量。甚至覺得發達世界進入一個什麼新時代,往往和我們關係不大。發達的資本主義是工業社會的產物,而美國進入信息社會是從1956年開始的,正是美國經濟繁榮、生產力旺盛、工業大幅度增長的鼎盛時期。信息社會應該更勝於工業社會。

我們似乎尚未進入工業社會,距離奈斯比特和波尼亞托夫斯基所描述的信息社會還相當遙遠……

想不到僅僅十來年的光景,信息社會果然超越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使世界變成了一個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我們一夜之間也變成了信息轟炸的目標。信息時代就如

天外飛來的社會!中國的有錢人大部分是抓住了這個從天外飛來,的機會,得風氣之先,信息靈,而信息就是財富。起步快,動手早,接受了信息社會的挑戰,及時地調整自己的目標,使之與信息時代的新經濟學相適應,於是成功了。想想當前中國成功的企業和個人,哪一個不是適應了信息革命、得益於信息社會呢?

中國的改革開放,實際上就是一場信息革命。其實信息革命使每個國家都不得不重新考慮國家和世界的目標,並作出相應地調整。

那麼信息社會是不是就妙不可言,百利而無一害呢?何況我們隻能算剛剛進入信息社會。經濟信息領域我不熟悉,不敢妄言。看看我們成天被泡在一種什麼樣的世界信息中吧:好萊塢影星舉行第八次豪華婚禮、五歲魔童連殺七人、人咬狗被判刑、嶽母幫助大女婿強奸小女兒、小偷洗劫特快列車、耗子給貓發工資、女影迷高挺胸部讓影星在上麵簽名、洛琳娜快刀閹夫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對於國際政治信息常常以偏概全,對於有價值的社會信息掛一漏萬,惟獨鍾情於反映當今社會病態的、瘋狂的奇聞怪事:凶殺、搶劫、奸淫、欺騙、吸毒、偷盜等等,這些也是新聞,也應該反映問題是隻有這些可供消遣的東西,大報小報,你抄我轉,隻有刺激,沒有信息。我以前訂了四種文摘報,今年退掉三種,因為大同小異,惹人厭煩,缺少真正有價值的信息,甚至是無信息或信息汙染。莫非信息社會到了中國也變味兒?

文壇也如此,過去的一年是信息年,而不是創作年。打官司、買文稿、炒股票、辦公司,文人們忙著製造信息,而不是創作作品。炒新聞、爭當熱點人物,有新聞性,無文學性,寂寞文壇變成了信息文壇。信息淹沒了思想。

有人盲目相信信息就是財富,上了當,賠了錢,甚至被拖上法庭,給一些騙子幫了忙,事例不勝枚舉。

大多數中國人還不適應信息轟炸。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變成財富,即使是一則有價值的信息對有的人來說可以變成財富,提供一個成功的機會,對有的人來說,就可能是陷阱,是災難。

信息社會的特點是創造信息和分配信息_發達國家大量生產信息就像大量生產汽車一樣。我們還停留在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階段,且沒有能力選擇或拒絕,一窩蜂,隻見風就是雨,一會兒房地產熱,一會兒鋼材大漲價。一會兒學歐,一會兒效美,信息很輕易地領導社會風尚,指引消費潮流。現代人們心甘情願地接受了信息的統治。

但是,西方國家常常把他們落後的、報廢的、虛假的信息產品拋售給我們,使我們變成他們的信息垃圾場。所以人們抱怨報紙上盡是假的,一邊抱怨,一邊還得看報,還得相信。

虛假的信息也提供了一種信息。再想重新封閉自己是困難的,想逃避或拒絕信息社會更是徒勞的。惟一的出路是放棄執迷過去,直麵未來,了解這個新的信息社會和它所帶來的變化。

199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