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5 地球不是同心圓
在一次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的座談會上,一年輕姑娘語驚四座:我寧願當亡國奴,也不要戰爭。她引經據典,蕭伯納說過,從人類中除掉愛國主義者,否則和平世界不會降臨。無論日本軍國主義還是希特勒法西斯,都是打著為了國家的利益發動侵略戰爭的,製造了慘絕人寰的罪行……如今現代科學技術發達,地球變成一個村莊,衛星共用,電腦聯網,經濟也糾扯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又怎樣亡?奴又怎樣當?在經濟上依賴國外,老百姓全用外國貨,算不算亡國奴?對姑娘的話,有人反對,有人生氣乃至憤怒,七嘴八舌卻說服不了姑娘。
其實,那位姑娘並不知道什麼是戰爭,隻接受了傳媒值染的戰爭如何恐怖、如何殘酷。如今反戰是一種潮流,似乎是有文化、有教養、有人道精神的表現。豈知她選擇當亡國奴,就是選擇戰爭、鼓勵戰爭。隻有不怕戰爭,才能防止戰爭,勢均力敵,才有和平。一強一弱、一硬一軟,戰爭不可避免。悲慘屈辱的和平比戰爭更壞。姑娘沒有當過亡國奴,哪知個中滋味。這可跟用外國電腦不是一碼事。
一個德國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就因為它強大到自我膨脹的
地步,以為天下無敵了。美國獨立後,特別是經過二戰,成了世界頭號強國,二百年裏打了近四十場戰爭,沒有一場是在本土打的,它有足夠的力量把戰爭拒之國門以外。
戰爭毀滅人性,人類又靠戰爭阻止這毀滅,使人回歸本性。
戰爭是人之大欲的激烈化,是一門破壞科學。如同有善就有惡有立就有破一樣,多種相互對立的東西一直伴隨著人類。戰爭的危害從第一場戰爭以後,人類就知道了,卻屢禁不止。我見到一份人類學家統計的數字,頗值得玩味:從公元前的1496年至1861年,地球上打了三千多年的仗,可謂連年戰亂!自二戰結束到現在,五十年裏又打了一百三十七場仗!平均一年打兩場還有富餘。
我不是在宣揚戰爭不可製止論,擺出這樣一個事實,是想說明當今世界還沒有大同,那姑娘說的環球村並不是一個同心圓。
戰爭千差萬別,更不可否認正義之戰的進步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在政治上誕生了聯合國,在經濟上誕生了關貿總協定。但是在思想上卻聯合不起來。當今世界正缺少偉大的思想家,用他們的學說也無法統一全人類的思想。思想的極端複雜,目標的差異,世界怎麼能享受永久的安寧呢?
但也用不著悲觀,反戰的意識可以加強,防止戰爭的宣傳可以大搞特搞,維護和平的條約可以積極簽定。最根本的還是強大自己的國家,強化民族的團結。
看當今世界吧,有多少國家發生內戰,內亂弓來外禍,外人一參與就更亂。滿目瘡痍,雪上加霜。內亂帶來的禍害跟被別國征服同樣槽糕。
今年8月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士的節日,但戰士們的心境是一樣的嗎?曾經存在過的南斯拉夫,在二戰中曾經產生了許多像鐵托那樣的抵抗英雄。今天仍然炮火橫飛,在抵抗誰?誰是
英雄?
反法西斯戰爭的輝煌,在於拯救了人類,決定了曆史的走向,創造了無數驚人的戰繢、戰例,留下了許多關於戰爭題材的藝術珍品,也創造了許多英雄……戰爭需要英雄,曆史和群眾也需要英雄。
今年夏天全世界集體緬懷二戰中死去的英雄,活著的英雄重新又找回了那種英雄的感覺。大家共同思索戰爭,用今天的眼光重新認識戰爭。重看關於戰爭題材的藝術作品,有些仍激動人心,成了經典之作;有些已不再具有感染力,成為過眼煙雲。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紀念和慶祝,有組織起來的熱情,也有自發的熱情,有的前者多一些,有的後者多一些。還有的未必有多少熱情……
1945年8月,侵略香港的日本戰犯田中久一,在廣東被處決的時候高叫:日本戰敗而投降真不服氣,且看十年之後,誰執亞洲牛耳!
現在就聽不到這種聲音了嗎?且不說地球的上空,戰爭的陰雲還此起彼伏,即便沒有戰爭的地區,和平的爭鬥一天也沒有停止,經濟上的,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當今世界還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戰爭文化,這才是戰爭的根源。連美國人本尼迪克特都承認:歐美文化是罪過的文化,日本文化是羞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