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5.誰動了大家的蛋糕
這一篇的題目原本是《誰動了咱家的蛋糕》,但我覺得還是把“咱家”改成“大家”更合適。奧運開幕點火儀式,本來就是“大家”的蛋糕,盡管做這蛋糕的是中國人,但品嚐這蛋糕的,是咱地球村的家家戶戶。可忽然有一天,我們發現這“大家”的“蛋糕”被人偷吃了一塊兒,雖說無傷大雅,無礙大局,甚至也不知道被偷吃的這一塊兒到底有多大,但心中的懊惱足以想見。這使我想起自己看球的經曆—— 一次因事誤了場重要的足球比賽,第二天,我不敢看報紙,不敢看電視,不敢和朋友議論,足足憋了一天啊,等到晚上電視台重播的那一刻,我關好客廳門,打開電視機,坐到熒屏前準備享受看球之樂。恰在此時,電話鈴響了,來電的朋友問:“幹啥呢?”答:“看球兒哪!”問:“哪兒對哪兒?”答:“拜仁慕尼黑對AC米蘭啊!”那廝說:“嗨,昨晚的球兒啊,沒勁!一比一,平啦!”那一刻,我把話筒當手榴彈扔過去的心都有!
我們都期待著八天後的那個驚喜,就像期待著緩緩推出的盛宴蛋糕。
然而,這蛋糕卻被鄰家一個沒有教養的孩子給動了,這要比我接到的那個敗興電話嚴重得多。中國人的百年奧運啊,中國人為之做了幾年的一個大蛋糕啊,中國人準備用來招待四海賓朋的一個奇妙蛋糕啊,讓鄰居家一個叫SBS的孩子給偷去一小塊兒,而且還滿世界嚷嚷,說他用2分零9秒偷了一嘴,知道這蛋糕裏有啥果仁兒有啥花色有啥滋味兒,這可真夠沒勁的。先別說準備了蛋糕的人家兒多失望,我估計就是這孩子的家長,也得扇他一耳光!這不給家裏丟人現眼嗎?不信你到望京那塊兒找個韓國朋友問問,誰不說這事兒不光彩,讓他們想起了當年漢城奧運會時日本記者給他們來的這一手!
其實根本不用到望京,我已經感到韓國朋友的憤怒了,在網上就看到、聽到不少韓國媒體人對此等無良行為的斥責。韓國我去過兩次,那兒應該說是禮儀之邦。有一次韓國朋友請我到家裏吃飯,我因腰部舊傷不能盤腿久坐,試探地問主人:“如果做客時把腿伸出來,會有問題嗎?”主人正色道:“會被長輩罵呀!”我沒敢再說啥,一直老老實實盤腿坐到宴會終了。從此,凡吃韓國料理日本料理,一定要先問是坐椅子還是坐席子,若是席地而坐,必得問問腳底下有沒有一個“地溝”,否則我隻能敬謝不敏啦。禮儀之邦啊,豈敢失禮?誰承想您冒出個2分零9秒來!
奧運會的主題歌是什麼?主火炬塔如何點燃?最後一棒的火炬手是誰?諸如此類,是主人留給客人的第一個驚喜。為了這一驚喜,不要說客人,就是主人們,譬如我輩,都小心翼翼地嗬護著這一秘密。我曾想過,自己的“貼吧”裏是不是該有一篇,猜測一下點火方式或北京奧運的主題歌之類?最後我決定放棄。第一你未必猜得準,因為你沒有張藝謀們鬼靈精;第二即便猜準了又怎樣?你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嗎?第三按照國際慣例,即使你知道了,也應守口如瓶,因為這該是你的基本教養和職業道德底線;第四,也就是我不再關心這個話題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主題歌固然重要,點火方式固然重要,最後一個火炬手是誰固然重要,但,它絕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全部。恕我鬥膽一言,誰要認定這就是奧運會成功與否性命攸關的東西,誰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無知。
還是回到蛋糕的比喻吧。即使主人精心準備的蛋糕被一個沒有教養的家夥偷吃了一口,即使他還不知羞恥地吹噓顯擺,即使他真的讓大家掃興了一把,他又能把一場高朋滿座、激情洋溢、笑語喧天的盛大“派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