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國慶閱兵講起吧 1
1984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在舉行規模盛大的閱兵式。這是中國人民自1959年國慶節以來二十五年間,第一次公開展示自己的武裝力量,全世界都瞪起好奇的、興奮的、疑惑的、渴望刺激的眼睛。
至少在中國,能夠坐在電視機前的人都坐在電視機前了。如果統計一下,其人數肯定是空前的。因為眼下的中國,雖然每一個家庭都在抱怨物價上漲,但是仿佛變戲法似的,電視機這種從前的高檔奢侈品幾乎一夜之間就走進了億萬人家。
上午十點鍾,實地坐在天安門前和通過屏幕仿佛坐在天安門前的人們一起騷動起來。閱兵開始了。
一輛黑色的敞篷“大紅旗”轎車駛到金水橋頭。北京軍區司令員敬了一個漂亮的軍禮,響亮地報告:
軍委主席:
慶祝建國35周年閱兵式,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閱兵總指揮:秦基偉
軍委主席鄧小平以莊嚴的注目禮接受了他的報告。這位當之無愧的三軍統帥沒穿軍裝,他是一位沒有軍銜的元帥。
敞篷檢閱車平穩、莊嚴地駛上東長安街。鄧小平舉起右手,向嚴整的受閱部隊致意。
“同誌們好!”
“同誌們辛苦了!”
他的四川口音清晰、渾厚而洪亮。他在這最令人激動的場麵中顯示了恰如其分的平靜,統帥的威嚴與長者的慈祥,閱兵首長應有的標準化動作與老資格政治家的固有風度,完美地統一在他的舉止神態中。他使所有的天才演員都難以模仿。
情緒昂揚的受閱官兵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自己的統帥,視線隨著他緩緩移動……在同齡的中國革命家中間,他是最健壯的一位;在同等資曆的領導者中間,他是最年輕的一位;在同輩的領袖人物中間,他是經曆的曆史階段最豐富的一位——1976年以來的中國曆史新時期,給了他做出獨特貢獻的機會。現在,身著深灰色中山裝的他從草綠色隊伍跟前走過,像一座移動的青山、一座活的紀念碑。
他是一部活動的曆史。
他正是以曆史的冷靜目光,檢閱著這支龐大的軍隊。
雄壯的《 解放軍進行曲 》中彙進了震撼人心的腳步聲。分列式開始了!軍事院校、步兵、海軍、空軍……受閱方隊依次通過天安門檢閱台。
這是一支嶄新的隊伍。受閱官兵全部換上了挺括齊整的新式軍裝,陡增三分神氣和威風。雖然這隻是邁向正規化的一個起碼的外觀形式,卻贏得了廣場上數十萬觀眾的一片喝彩。
直線加方塊的圖案美,士兵的軍靴每分鍾一百一十六次踏擊地麵的節奏美,是任何別的圖案和韻律所不能代替的。沒有什麼能比閱兵的腳步聲更能喚起一個民族的自尊、自豪和愛國激情。自從有戰爭以來,人類便懂得把閱兵納入國家最隆重的慶典,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節目。出征前,人們以此鼓舞士氣,激勵民心;凱旋時,人們以此歡慶勝利;貴賓臨門,又以此歡迎尊貴的客人;斯大林元帥甚至在法西斯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急關頭,泰然自若地在紅場閱兵,以喚起全國民眾的複仇和必勝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