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重整舊河山(3 / 3)

史料記載,魚朝恩為了掃清自己的政治隱患,曾經密謀殺害郭子儀。當時,郭子儀已經被圈禁在長安,手中的兵權也已經名存實亡,基本上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但是,朝中畢竟還有一批正直大臣,對於郭子儀這樣的忠義之士,他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見死不救。一次,魚朝恩忽然邀請郭子儀同遊章敬寺,實際上他在寺內已經暗藏了刀斧手,隻待郭子儀入寺之後便行殺害。郭子儀一生光明磊落,也從來沒有把魚朝恩放在眼裏,因而不聽正直大臣們的勸告,輕裝簡行前往章敬寺赴約。入寺之後,郭子儀果然見到草木亂動,驚得他後脊直冒冷汗,幸而正直大臣們紛紛趕來解圍,魚朝恩才沒有得逞。郭子儀見識了魚朝恩的小人之心和伎倆,從此嚴加防範,才未死在奸佞之徒的手中。

似敵非敵

郭子儀是唐朝名將,對於安史之亂的平定居功第一,同時也是維護李唐政權長期穩定的重要的力量。魚朝恩是肅宗皇帝最寵信的宦官,勢力之大遍布朝野。對於這二人來說,雖然郭子儀也曾入朝為相,魚朝恩也曾出朝監軍,但是郭子儀的主要功績都在地方,而魚朝恩的主要作用則在於朝廷。作為當時最赫赫有名的兩大人物,他們之間是必然會存在交集甚至碰撞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郭子儀和魚朝恩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卻是對立而又統一的。簡單來說,在麵對外敵的時候,他們的利益和立場一致,都為國家的穩定做出了貢獻。但是在外敵消除之後,內部矛盾又會上升為主要矛盾,主要指的是魚朝恩對郭子儀的猜忌。

客觀來講,如果從魚朝恩或者肅宗皇帝的角度來講,他們對郭子儀的提防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安祿山之所以能夠手握大軍,統轄十餘州領地,正是因為玄宗皇帝的過度信任,當然也包括安祿山本人的善於逢迎。郭子儀平定戰亂雖然是代表李唐政權,但是如果對他不加任何限製,最終勢必會失去限製的能力,屆時難保他不會成為第二個安祿山。從郭子儀的一生行為來看,他是不會反叛的,當然也沒有反叛。但是有了安祿山的前車之鑒,魚朝恩和肅宗皇帝的做法雖然有失妥當,卻也是無奈之舉。

與此同時,我國古代社會的軍事慣例也存在先天不足,就是軍中將士大多隻忠於自己的主將,對於國家和君主的忠誠則居於次要地位。翻開曆史戰爭記錄,多半會出現以軍隊將領姓氏命名的某家軍,比如郭子儀的部隊在當時就稱為郭家軍。再加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曆來傳統,中央政府對大將外出用兵向來顧慮頗深,但同時又必須倚重有能力的大將去抵禦外敵。因此,在對郭子儀委以重任的同時,肅宗皇帝命魚朝恩去郭子儀軍中擔任監軍,在當時也算是最合理的做法了。然而,當魚朝恩擔任監軍的消息傳來後,郭子儀的部將是非常氣憤的,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對宦官的成見,同時更是對肅宗皇帝不信任郭子儀的憤懣,慶幸郭子儀能夠從大局利益著眼,並沒有反對肅宗皇帝和魚朝恩的做法。

當時,由於魚朝恩的很多做法對郭子儀造成製約,以至於影響了正常作戰,他的很多部將要求尋機殺掉魚朝恩。最為激烈的時候,將士們已經闖入了魚朝恩的大帳,並且將他五花大綁起來。幸虧郭子儀早有防備,及時趕來製止,並且對魚朝恩百般道歉。郭子儀對部將們說,肅宗皇帝雖然派魚朝恩來監軍,隻是出於擔心而已。如果將魚朝恩殺死,哪怕他隻是意外死亡,肅宗皇帝的擔心都會升級為猜忌和提防,到時候郭家軍就不會再受到朝廷的重用了,甚至還會遭到朝廷的打擊。不如將魚朝恩好吃好喝供在軍中,免去肅宗皇帝的擔憂之心,郭家軍想要為國殺賊也可免去後顧之憂。

隻可惜,郭子儀能夠顧全大局,凡事從國家利益出發,並且約束自己的部下,魚朝恩卻沒有這樣的見識和肚量。因此,隻要郭子儀平定一方戰亂,他就會鼓動肅宗皇帝免去郭子儀的兵權,並且將他調入朝廷做官。可想而知,魚朝恩作為肅宗皇帝最寵信的宦官,同時也是整個宦官集團的首腦,在軍營中所受的委屈自然要發泄到郭子儀身上。等到郭子儀的兵權被解除,並且回到朝廷為官,魚朝恩對他的攻擊也就開始了。前麵提到的章敬寺事件,就是魚朝恩在這一時期秘密策劃的,他是否想要置郭子儀於死地不好說,想要狠狠教訓他一下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當然,魚朝恩雖然器量小,肅宗皇帝卻不可能在這件事上犯糊塗。他很清楚,鞏固自己的皇權可以依靠魚朝恩以及他身後的宦官集團,但是帶兵打仗去平定戰亂,還是要靠郭子儀這樣的傑出戰將。何況,郭子儀對於朝廷的命令向來謹遵慎守,從頭到尾並沒有顯現出反叛的跡象,相反還一直為國家社稷考慮。因此,即便魚朝恩想要置郭子儀於死地,從肅宗皇帝這裏就無法通過。除此之外,郭子儀也注重和朝中大臣的交往,尤其是一些憂國憂民的正直之士,這些人也會從方方麵麵為他提供保護和支持,如此郭子儀才敢於放心大膽地交出兵權並入朝為官。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魚朝恩才做出了一件極不明智的事情,那就是派人挖了郭子儀的祖墳。按照魚朝恩的想法,郭子儀之所以能夠統轄三軍,成為唐王朝最優秀的軍事將領,乃是因為其祖墳風水好。需要說明的是,魚朝恩也認為自己的祖墳風水非常好,因而他才能夠成為皇帝最寵幸的宦官,因而對自己祖墳的保護力度相當大。所以隻要挖了郭子儀的祖墳,同時保護好自己的祖墳,郭子儀遲早會被自己打敗,並且再無翻身之日。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出,像魚朝恩這樣的人,是很難成就什麼大事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肅宗皇帝重用這樣的人也有其道理,因為以魚朝恩的才智和能力,一旦離開皇權的庇護立即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因而他隻能緊緊依附在皇權之上,而這也正是肅宗皇帝所需要的。

而郭子儀之所以能夠容忍魚朝恩,是因為他早已看明了當時的政治局勢,即皇帝重用宦官的現實一時無法改變。既然無法改變,就算扳倒了魚朝恩,還是會有另外一個宦官跳出來當權,說不定這個人比魚朝恩製造的禍亂還要大。不過,事實雖然如此,表麵文章還是要做的,當郭子儀凱旋之後,肅宗皇帝隨即將魚朝恩下獄,並且公開宣稱交給郭子儀處置。這個時候,肅宗皇帝的做法已經很明顯,那就是已經做好了放棄魚朝恩的準備。當然,他還有更深一層的用意,即試探郭子儀到底是不是想殺魚朝恩。郭子儀自然心知肚明,因而他對肅宗皇帝說:“臣常年在各地帶兵打仗,為了修築防禦工事不知挖了多少人的祖墳,卻從來沒有因此受到處罰。如今,臣的祖墳被挖,又怎麼能夠懲處對方呢?臣反倒是應該為挖我祖墳的人求饒,同時懇請陛下將臣治罪。”

肅宗皇帝自然不會將郭子儀治罪,而是對他進行了一番安撫,同時也赦免了魚朝恩的罪過。而魚朝恩被赦免之後,仍然鞍前馬後為肅宗皇帝效力,也可以看出此人沒什麼節操。更重要的是,當魚朝恩聽說郭子儀那番為他開脫的話之後,對於郭子儀也多少生出一絲敬佩和信任了。在此之後,二人雖然沒有成為正式的朋友,但是也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一定的默契,這也讓郭子儀和整個宦官集團化幹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