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腳步聲特別急促,一聽就是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她回過頭,看到一個尼姑打扮的女子。
大青峰對麵還有座小青峰,上麵綠蔭掩映下有一座尼姑庵,沐晚一向好奇,來時就已經發現了,而眼前這個尼姑大概就是從那個庵裏來的吧。
沐晚下午還要跟著敬安大師聽經,自然沒心思來管這個小尼姑想做什麼。
她正欲離開,就見那小尼姑攔住了一個和尚,急聲道:“圓治大師在嗎?靜修師叔突然發疾病,現在情況很不好,想煩請圓治大師去看一看。”
和尚搖頭道:“圓治大師不在山上,一周前就去雲遊講經了。”
“這可怎麼辦?我看靜修師叔疼得厲害,如果不及時醫治,恐怕會……。”小尼姑急得就差跺腳了。
離連山最近的城鎮坐馬車也要走上三四個小時,如果真是突來疾病,這一去一回的,什麼病都得耽擱了。
沐晚的職業病又在隱隱作祟。
小尼姑急得快哭了:“這寺裏還有別的能看病的師父嗎?”
和尚道:“要說醫術,圓治大師最為擅長了,其他人都是略知一二,恐怕不能給人看病。”
“這可怎麼辦?”
“不如這樣,我先去跟方丈說一聲,看看他有沒有辦法。”
“那就麻煩師父了。”
沐晚聽了,不免嘴角抽搐,方丈也不會看病,找他能有什麼用。
“等等。”和尚剛要走,忽聽身後聲音清脆。
沐晚今天和淩慎行一同前來,雖然盡量低調,卻避免不了鬧出了許多動靜,小和尚也是認識她的,能有少帥親自陪著前來,這位少夫人在淩家的地位應該很不一般。
小和尚的態度也十分恭敬,雙手合十道:“施主有什麼吩咐?”
沐晚看向那個小尼姑,“你剛才說生病的靜修師叔,她有什麼症狀表現?”
小尼姑愣了下,不明白這個貎美的女子為什麼會關心靜修師叔,可見小和尚對她的態度很不一般,料想也是上山拜佛的富貴人家,於是答道:“靜修師叔捂著胸口,臉色蒼白,喘息困難,不停的冒冷汗。”
沐晚點點頭,這是卒心痛的症狀,患者以前應該有這種病史,然後受到某種刺激就會引發病情。
“麻煩師父帶我去見一下靜修師太。”
小尼姑:“……。”
看出她的疑惑,沐晚解釋道:“我略通醫術,也許可以幫上忙。”
小尼姑顯然不太相信她,這女子長得如此美豔,皮膚又白又嫩,十根指頭纖細的好像一折就會斷,這樣的人也會看病?
沐晚也不點破小尼姑的心思,隻是客氣的同那和尚說道:“麻煩師父跟敬安大師說一聲,下午恐怕不能聽他講經了。”
和尚心領神會:“施主也是一片古道熱腸,我這就去告訴敬安師叔。”
沐晚又讓映春拿來了她隨身攜帶的小藥箱,對那小尼姑笑了笑:“請師父帶路吧。”
小尼姑雖然不信任沐晚,可這個時候求助無人,也隻能勉強試一試了。
“師父,你們這裏山高路遠,庵裏就沒有大夫嗎?”沐晚跟在女尼的身邊,好奇的問。
女尼回道:“慧聰師叔以前精通醫術,隻不過在半年前圓寂了,她倒是收了一個徒弟,但那徒弟沒有慧根,醫術比起慧聰師叔不知道要差出多大一截。這次正是因為她看不出靜修師父是什麼病症,貧尼才求到同濟寺的。”
她正說著話,眼前出現了兩座巨石夾著的路口,穿過去後,一座吊橋赫然印入眼底,這橋不長,隻有十幾米,一端連著大青峰,一端連著小青峰。
沐晚隻知道這兩座山峰離得很近,沒想到在山峰的側麵,竟然隻靠一座吊橋就能互通,這倒是省了下山又上山的麻煩,不然走到天黑恐怕才能到達翠雲庵。
沐晚踩上那座小橋,橋麵是用木頭做的,兩旁固定著鐵鏈,一腳踩上去並沒有任何的搖晃感,十分結實牢固。
別看這橋隻有十幾米,可在兩座山峰間修橋,以現在的建築水平也是十分難得的。
“這橋是誰修的?”沐晚摸了摸一旁的鐵索。
小尼姑答道:“是淩施主命人修建的,在沒有這座橋之前,我們來同濟寺隻能爬山。”
淩施主?莫非是淩慎行?
沐晚隻是驚訝了一下便沒有再問,老太太除了來同濟寺,或許也常去翠雲庵吧,為了方便她來去,修了這座橋也是合情合理。
穿過小橋就能看到翠雲庵了,掩映在一片翠色當中,古香古色,十分清遠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