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未碎(1 / 1)

小城薩拉曼卡十分緊湊,不管你怎麼走,隻要找得到中間像一個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廣場,怎麼也迷不了路。幾乎所有的街道都從那裏伸展出來,每次走得有點迷糊了,就再回到那裏重新開始,幾次下來,已熟如故土,不再有遲疑的步履。

但是,對於歐洲小城,千萬不能這麼套近乎。你以為已經了如指掌,實際上恐怕連邊沿都沒有摸著。特別是那些隻給你提供一二個亮點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個亮點,是醇化過後的簡明,背後躲著大量被省略了的文章。

薩拉曼卡在市政結構上的亮點是那個廣場,而在精神結構上的亮點卻是大學。薩拉曼卡大學沒有圍牆,因此構不成表麵上的中心,轉彎抹角都是大學的某係某科,連城裏的一切紀念品商店都在出售與大學有關的物件。

事情一與大學相連,便立即變得深不可測,更何況薩拉曼卡大學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學。我曾在一本曆史書上讀到過,哥倫布出發遠航前為了進一步熟悉與航海密切有關的天文學知識,曾特地來到薩拉曼卡,與幾位博學的修士探討,這些修士,當時好像就是薩拉曼卡大學的教授。那麼,小小的薩拉曼卡,早在哥倫布時代就已經是學術研究中心,它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已經對遼闊的未知世界有過推測和遙望,而且懂得從天文學的高度來設計航線。

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無邊。

哥倫布到這裏來的具體行跡當然是不可能找到參證的了,但我願意帶著冒險家出發前的心境在這些安適的街道間走走,想想安適如何慫恿了冒險,小街如何覬覦著大海。

正這麼走著,我突然停步,在一個街口看到了一幢古老的巨大建築,渾身是古樸的土黃,但滿牆卻雕滿了貝殼!對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這種渴望展現得如此氣派。我連忙拉住兩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打聽,他們說,這樓就叫貝殼屋,建於十五世紀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倫布準備出發的年代。

貝殼屋有台階可上,無人阻攔。進去幾步就是一個洞窟般的大廳,四周古柱森然。此時已是黃昏,天色黯然,大廳古柱間更是陰氣森森,像是不小心誤入了一個酋長的巢穴,一個恐怖的王府,但我心裏明白,這王府的名稱就叫時間。大廳有二樓,是長長的回廊,那裏倒是泛出一些光來,使我還能在大廳古柱間辨別物象、輕步踩踏。

左前方有了燈光,越近越亮,也開始有人,終於走進了一間有現代設施的廳室,看那文字標牌,原來是到了薩拉曼卡大學的公共圖書館。伸頭一望,有不少學生在書庫翻閱,至此我才明白過來,剛才穿越的古柱森然的貝殼屋,就是這個圖書館的門廊。

那麼,這個圖書館也實在太排場了。

哥倫布當年一定會來到這裏。薩拉曼卡大學不大,貝殼屋當時新建,他沒有不來的道理。這個航海迷一見滿牆的員殼一定笑逐顏開了吧?

五百多年來貝殼未碎、古柱未倒本是一個奇跡,更大的奇跡是五百多年後它們仍不以自身的資格讓人供奉,隻是默默地支撐在一起做了大學圖書館的門廊,就像一代元勳已經須發皓然還樂嗬嗬地為孩子們看家護院。

我猜想大學當局作這番設計是要讓所有的青年學生每天走一走這道門廊,但不知有多少學生能夠體會,這裏有一個巨大的象征。今天圖書館裏的任何一本書都比不上牆上貝殼的年歲,而貝殼還隻是路標,指引著更為悠久和未知的世界。因此,燈光明亮的現代書庫隻是白沫一閃,人類求知的道路仍然如古柱下無燈的恐怖,老牆上對水的渴念。等著吧,當今天自以為是的學者們全部退出曆史,這滿牆的貝殼仍不會破碎。

歐洲文明的本性,本不在紙頁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