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米莎姆小姐開了一家麵包店,位置就在街頭的拐角處,門前掛著一個小鈴鐺。小店比街麵高出了三級台階,當客人進門時,小鈴鐺叮鐺響起,歡迎客人的到來。

瑪莎小姐是個富有同情心的未婚小姐,今年剛剛四十歲,鑲著兩顆假牙。經過幾年努力,瑪莎小姐的銀行存款達到了兩千元。瑪莎小姐的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很多結了婚的女人根本沒辦法與她相比。

小店有個男顧客,每周來小店兩三次,瑪莎小姐對他的印象不錯。男人也是人到中年,戴著一副眼鏡,棕色的絡腮胡子修理得整整齊齊,那身衣服顯然有些破舊了,除了幾處縫補過了之外,還有幾處沒有燙平整,皺皺巴巴的。可他整個人看上去文質彬彬的,外表很整潔,且對人非常有禮貌。

他用帶有濃重德國口音的英語與人交談。

每次來小店,他總會買兩個剩麵包,這種麵包五分錢兩個,而新鮮麵包要賣五分錢一個。瑪莎還沒見過他買過剩麵包之外的其他任何糕點。

有一次他到店裏來,在付錢的時候,瑪莎看到了他手指上的紅褐色的斑汁。他隻買兩個剩麵包的舉動,瑪莎推斷他一定是個貧窮的畫家。瑪莎想,他肯定住在一個閣樓上,一邊啃麵包,一邊畫畫,同時對麵包店裏其他各式各樣的好吃的極其向往。

瑪莎坐下準備吃東西時,會把肉排、麵包卷、果醬、奶茶擺在桌子上,憐惜地想,如果那位文質彬彬的畫家能坐在她對麵,和她一起分享這些美味佳肴該多好。這樣他就不會孤單地躲在那北風呼呼直往裏灌的閣樓上,一個勁兒幹啃麵包了。

我說過瑪莎小姐很有同情心,看,是這樣吧。

瑪莎很想知道自己對那名男顧客的職業推斷是不是正確,於是她在店裏櫃台後麵的麵包架子上擺了一幅風景畫。那張畫是在一次畫廊搞大甩賣時,她花了不多的錢買下的,本來是為了裝飾自己的臥房用的,現在她把它貢獻了出來。

那幅風景畫畫的是威尼斯的城市景貌,畫的正中的水麵上矗立著一座華美的大理石宮殿。水麵上還漂著幾條平底小劃船。有一隻小船上站著一個美女,她用手撩起水麵,水麵泛起一道道漣漪。畫麵上還畫有雲彩和天空,明暗烘托的筆法盡顯其中。隻要是搞畫畫的,肯定會注意到這幅畫的。

那位男顧客兩天後又來到了小店。

“小姐,麻煩你給我拿兩塊剩麵包。”

瑪莎拿起兩塊剩麵包,給他包好,這時他又說:“小姐,您的這幅風景畫的畫麵非常美!”

“真的嗎?”瑪莎高興地說,她覺得自己的這次設計非常成功。

接著她說:“我也很喜歡藝術和……。”(不,不能過早就將“畫家”這樣的詞語露出來)“和,和繪畫,”她立刻改口說,“依你看,這幅畫畫得好嗎?”

顧客說:“嗯,隻是那座宮殿沒有畫得很到位,透視法用得不太好,有些失真。早上好,小姐。”

說完,他拿起麵包,然後鞠一躬就走了。

絕對錯不了,他是個畫家。瑪莎小姐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的判斷,然後又把那幅畫挪回到自己的臥室。

眼鏡後麵的那雙眼睛不管什麼時候都透著溫柔和善良的目光,多誘人啊!他的前額寬闊,這表明他很有內涵!他能一眼就判斷出那幅畫的透視法,真是天才,可是這個天才卻隻能靠嚼剩麵包過活!不過,一般來講,天才在成名之前都是要曆經一番苦難的。

如果一個天才有兩千塊錢的銀行存款,開有一家麵包店,具備瑪莎小姐一樣的同情心,那麼藝術和透視法就會更加完美地結合了,達到更加輝煌的地步!可是瑪莎小姐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夢。

再後來,隻要他來買麵包,就會隔著櫃台跟瑪莎聊上幾句,一來二去,兩人差不多成了熟人。那顧客也很喜歡瑪莎小姐說話方式,那話語既歡快又富有吸引力。

可是他隻要來麵包店,就隻買剩麵包,對瑪莎精心製作的蛋糕、加餡點心和其他美味甜餅等一點也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