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走進湘西 第一章:稻草人(1 / 2)

01

湘西自古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它是英雄輩出的古戰場,也是屈原尋尋覓覓的流放地。

它承載著五柳先生的夢中桃源,也寄托著嶽陽樓記的憂樂情懷。

相傳,思家的祖上是抗元義士陳友諒的征西將軍,奉大漢政權之命經略漢水以西。

陳友諒戰敗後,思家在湘西鳳凰城紮下營盤,以仁義之舉昭示天下,以安居樂業定百姓。

康熙年間,湘西臘爾山的苗民舉事反叛,清庭命吏部尚書席爾達,湖廣總督喻成龍,湖南巡撫趙申喬統率三省官兵進剿。迫使苗民編戶納糧,改鳳凰鎮為鳳凰廳。

清庭打破了當地漢蠻不通的現狀,對當地土司采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自請改製的土司委以官職,恩準世襲;強行改製的土司則不予以封官;抗拒者以罪革職,流放外地。

改土歸流以後的思家在鳳凰廳任參將,實際控治著這一片大好的山山水水和山裏古風猶存的黎民百姓。

到了清朝末年,湘西又是叛亂不息,進剿的大兵燒殺搶掠,肆無忌憚地張揚著異族統治者的暴力。

02

高高的刑台搭起來了,桃源縣府的公告牆上圍滿了沉默的人群。

所有的目光都燃燒著憤怒。剛才還豔陽高照的晴空,突然響起一聲霹靂,下起了傾盆的大雨。

“刀都架在脖子上了,還愣著等死麼?”

不知是誰喊了一嗓子,無聲的人群湧動起來,向縣府壓了過去。

一隊清兵站在縣府的石階上端起了剛剛運到的長槍,為首的幾個男子把單薄的上衣脫了下來,敞著自己結實的胸膛。

“你們不要怕,盡管對著爺爺的胸膛放槍!”

說話的男子才剛剛三十出頭,聲音十分渾厚有力。

他是思家的三公子,也是這一帶的龍頭大哥。端槍的清兵們左右相視,不知不覺中就為思家三公子讓出了一條道。

所有的人都湧進了縣府,縣令大人眼睜睜地看著眾人砸開了牢房,把欽定的死囚和其它人犯卷了出去。

大雨還在下,整個縣城又恢複了寧靜,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

次日,刑架上吊起了一具穿著囚衣的稻草人。示眾三天後,不知道又是誰?竟為稻草人也收了屍。

木質的刑台一直沒有拆,民國時期從安徽漂來了一個草台班,把它改成戲台。

大家都覺得這樣也很好,遠遠近近的老人都愛坐在這裏,沏一碗茶聽一段遠古傳下來的戲文……

在人群之間,當時的縣令常常捋著自己不多的幾根胡須,逢人總是點一點頭,或者是問一聲好,再開一兩句不大不小的玩笑。

這是一個睿智的老年人,思家三公子劫獄的時候,他就頂天立地一般站在縣府的大院裏。

當時,大雨之下,他一句話都沒有說!

後來,他總是說:“誰說我沒有說話?天在打雷雨在潑,你們都看見了不是!”

大家都一笑置之,招呼他下棋的後生,照樣毫不留情地把他殺得落花流水春去也……

03

思家在湘西可謂是樹大根深,在桃源縣府門口帶頭鬧事的三公子就是他唯一的血脈。

三公子殺伐太重,一生背負了不少的命案,大家都知道能讓三公子痛下殺手的人,一定是十惡不赦。不過從此開始,人丁冷落的思家已漸成頹勢。

思夢的父親駕鶴西去後,老家的兩個叔叔都是三公子的義子。二叔思恩留在鳳凰,三叔思義住在桃源,兩人以前都是鏢局裏的首領,各有一班自己的人馬。

三八年黃河的花園口決堤後,很多難民就從下江一帶湧了上來。

他們都七嘴八舌地說起了上海血戰,也描述了首都淪陷的詳細過程。屠城,決堤,變著花樣地殺人……讓他們驚恐失措的日本人,無異都是從陰曹地府鑽出來的魔鬼!

剽悍的山裏人從不信邪,家家戶戶翻出了祖輩留下來的大刀和標槍。

“沒用,他們手持快槍,還有自己能走的火炮……”

難民的勸告激起了山裏人的憤怒,幾個年青後生決定出去一趟看個究竟。

臨行的那個早上,附近有頭有麵的人物都到齊了,端著一碗一碗的烈酒為他們壯行。

“自古從來是邪不壓正,就算天注定我們要遭此大劫,也不能短了做人的誌氣!”

思恩斬釘截鐵的一句話,堵住了難民的嘴巴,也成就了幾個年青人的生死和光宗耀祖的英名。

04

跟著難民潮湧來的還有一些氣焰不減的達官貴人,他們仗著官府的勢力欺行霸市巧取豪奪,既開煙館又辦妓院。

一天傍晚,一個從北方逃難南下的學生,從妓院的二樓上跳窗墜樓,正好落到了一個過路的山民肩上。女學生傷得不重,那個山民卻當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