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卷:設壇傳教 第三章:大道場(1 / 2)

01

三月的桃源風和日麗,四郊的山坡上山花爛漫,蜂飛蝶舞。

風頭十足的馬道長好像無所不曉,從風水到奇門八卦,從秦漢經典到當今日本人的生活風俗……崇拜者眾,追隨者如雲。

重慶安排封老板在阮陵建院,並撥給了一處有幾十間屋的大院,他就把在桃源買下的徽商會館轉讓給了馬道長。

閻萍聽說第二春的年青女老板金蘭已經入了教,也滋生出想了再到會館裏麵去看一看的興趣。

僅僅從外麵看,這個徽商會館很像一個傳統的四合院,進了門樓繞過一壁用整塊花崗石做的蕭牆,就是一個很寬敞的大天井。

東西兩廂都是以前的臨時客房,兩層的主樓裏才是各個大商號的包間。

主樓是一座歐式建築,門廳外麵有四根粗壯的石柱,頂著從二樓伸出來的大陽台。窗形又窄又高,頂端呈圓弧狀。大樓呈平頂,方方正正,十分氣派。

一樓的客廳裏放著一尊真人大小的彌勒佛木雕塑像,兩邊是大家都不止一次聽說過的那幅對子: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笑口常開,開世間難開之門。

閻萍覺得自己知道的下聯應該是: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不過這樣改了改,也沒有什麼不好。

02

上了二樓,紅燭高燒,誦經聲時起時伏。

大廳裏還有一個對子:千秋孔孟心,拈花一笑有妙諦;一點傳真理,萬法歸宗渡眾生。

這滿地的大紅洋毯和富麗堂皇的歐式壁燈,使這個道場既與眾不同又非同凡響。大陽台的對麵是大廳的北方,放著一個巨大的半人高佛台,正中擺放的主件還是彌勒祖師的塑像。

這是一個光溜溜的大銅像,腰掛著一層若有若無的薄紗,很閑散地斜躺著,就像是一個正在納涼的高僧: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銅像的後麵是一盞高高立起的銅燈,背後的牆上掛著一個巨大的行草字幅,單單隻寫了一個字:道。兩旁還各有一盞小銅燈,聽說是叫日月燈。

“看到了大師,還不跪下!”

有人在閻萍的背後嗬斥了一句,閻萍連忙找了一張蒲墊跪下來,跟著眾人誦起了莫明其妙的經書。

佛台的兩角有兩隻大香爐,香煙繚繞。香爐的腳下有腰形木盆,裏麵盛著清水。正中放著一具蓮花果盤,好像彌勒祖師伸手就能取下貢果放進自己的嘴裏。

兩邊掛著黑色的帷幕,兩個穿戴整齊的小紅娘從左邊的帷幕之間走了出來,恭恭敬敬地迎出了一身白袍的馬道長,然後悄悄散開來站到了馬道長的身後。

“眾位都是皈依彌勒佛主的道親,你們所誦的經文是彌勒祖師刺指滴血留下來的救苦渡世文。每日常念,定能引導眾道親重回到西天的極樂世界……”

馬道長站在眾信徒的前麵,形體十分地高大,臉上也紅光煥發。布起道來,中氣很足。

03

三燈會元,象征著神聖的時間和空間。

佛燈常明,你的一切都在我們佛主的眷顧之中。

我們在點亮佛燈的同時,也是亮了自己的心燈。外在的佛燈隻是道具,內在的心燈才是我們與佛主心心相映的明證。

看吧!心燈已明,佛主就在我們眾道親的內心中間,他會指引我們穿過漫漫黑暗,他會告訴我們在哪裏才能找到無邊無際的至樂……

聽到這裏,閻萍不自覺地抬了一抬頭,正好與馬道長四目相對。

“點傳師何在?”

馬道長扭開頭大聲地一喊,右邊的帷幕裏就有了腳步聲。

祖宗擺下這盤棋,世人不知謎中謎。

四苦七難八仙渡,明師一喊,要我點撥堂前的沙彌尼……

瘦弱的點傳師活像是戲台上的小醜,搖搖晃晃地就念著似詩非詩的文句鑽了出來:“我來了,我來了。有道是:人瘦肚子大,人矮心眼多。又說是:君瘦肥天下,人瘦有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誦經的信徒都抬起了頭來,有的還笑出了聲音。

閻萍發現道場裏女性弟子居多,也許是戰爭期間吧?好男兒都上前線打仗了。

04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跟所有女信徒都在點傳中有過肌膚接觸的點傳師像一個饒舌的活寶,從佛台上端起香爐前麵的腰形木盆,用五指撈起裏麵的清水就向眾人的臉上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