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勝地冠兩川,放眼岷峨千派繞;大名尊五嶽,驚心風雨百靈朝。
宋美齡看到這幅楹聯,又想起了去年自己偕同丈夫一起共遊此山的場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那也是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夏之交,同行的張治中、馮玉祥、於佑任和鄧錫侯,還有一大隊隨從,個個都興致頗高。幾個自視讀書不少的文人,坐在滑竿上就打起了嘴仗。
張治中將軍是公認的軍中秀才,他凝視著起伏的山巒和縹緲的雲霞,剛剛說了一句:絕頂望煙波……
心寬體胖的馮玉祥老將軍,就緊緊跟著接了一句: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
陝西宿老於佑任先生拈著自己的胡須,則吟出了:於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聖人。
在山腰上,一座上清宮除了兩個老道,空無一人。蔣介石並不愛揮筆走墨,這一次不僅書寫了上清宮大個大字,還為幽涼的天師洞題了一幅:無極而太極。
當時,已經知道日本有了退兵之意,大家的心情都特別地好。
何曾想到還沒有過去幾天,日本就揮兵攻打襄陽,回兵時又乘機偷襲了宜昌。
02
位於朝陽洞旁的琅環仙館,青瓦紅牆,花窗修竹,回廊環護,深得禪意。
穿鬥式梁柱,木裙板裝修,細節處頗見匠心。看得出來丈夫很喜歡這裏,其實他也是一個喜歡清靜的人。
群山似海翻碧浪,岷江如帶束沃野。
宋美齡不知道自己剛剛想到的這些字算不算好句,她還是更喜歡山上的這一幅楹聯:指點中原,萬裏江山歸眼底;登臨絕頂,頻年風雨攪心頭。
“夫人,封老板已經到了。”
“就讓他進來吧,我不想再挪動了……”
不在會客廳,很隨意地就改在臥室的外間,俞紅隻好通知侍衛重新布置警戒。想來這個風間男存心遠大,該不會魯莽行事吧?
在漢口海軍特務部受訓期間,風間男就給俞紅準備了第三套行動方案:若事不可為,就應該想辦法獲得宋美齡的信任,為下一次行動再做鋪墊。
俞紅深深知道沒有這一場慘烈的戰爭,就沒有自己人生的傳奇。
臘梅鬥雪方精神,以現在的形勢,她絕不會幫助日本人實現其想要的和談,。
03
風間男看到保養很好的第一夫人,竟被她的氣度鎮住了。
“聽俞紅介紹,你不僅是一個慷慨解囊的愛國華僑,還是一個很虔誠的修佛高僧,敢問高僧法號?”
“小僧的法號係土登嘉措達賴喇嘛所賜:一德。”
風間男微微地抬了抬頭,看到宋美齡很含蓄地笑了一笑:
“還真是巧了,去年馮玉祥老將軍就在我這裏題了字聯:上德無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是這個意思嗎?”
“師父賜號的真意,小僧不敢亂猜。馮老將軍的懷抱倒是令人折服。”
“哎……”宋美齡竟歎了一口氣才緩緩地說道:“不是晉南有事,於先生和馮將軍應該已經到了。”
當然,風間男知道這說的是發生在中條山上的中原會戰。這一戰之功不足為喜,若是動搖了日中之間的和談,那將是得不償失。”
“這說明小僧緣淺,待以時日或許還有機會……”
宋美齡發現三米開外的紅衣喇嘛很健壯,端正的五官很剛毅。不像是個吃齋之僧,倒像是一個作風硬朗的軍人。
“聽說,你在湘西的醫院剛動工,又打算在蓉城再捐資建院?”
“廣濟眾生,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功課。小僧能力有限,做一點是一點……”
俞紅沒有想到風間男還真是會說,一席話令夫人一直都在點頭稱是。
共進晚餐之後,風間男給夫人談了一番養生之道。
最後,宋美齡給鄧錫侯寫了一封介紹信,讓風間去蓉城找這個豬頭豬腦的水晶猴子。
04
鄧錫侯時任川康綏靖公署主任,負責替重慶政府準備最後的退路。
僅從這一點看,蔣公和夫人對他十分信任,這豬頭豬腦的帽子比頭上的官帽還頂用,非大智若愚的人,還掙不來這幾顆字。
風間男從竹機關的材料裏知道,劉湘在漢口死後,該公的資曆當為全川軍閥之冠。
鄧錫侯出身於川北營山縣的貧寒人家,八歲喪母,十歲喪父,少有奇誌。
保定陸軍學校一期生,辛亥革命前是四川新軍的教練官。這人能從連長爬成占地為王的一方軍閥,自然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