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元月十八日下午六時,阿南唯幾回到漢口後,在十一軍司令部裏設置了靈堂。
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和隨從專門從南京趕來,彙同天皇派來的慰問團,參加了隆重而壓抑的追悼大會。
祭禮儀式完畢後,所有高級軍官都步進大會議室裏,沉默無聲地參加了由畑俊六司令官主持的長沙作戰總結會。
此時,畑俊六的心情十分複雜,他的幕僚們已經全麵調查了這個戰役的各方麵情況,一份長達幾十頁的彙報材料使他研究了一個通宵。
表麵上看,這次的失利源於阿南將軍的衝動和草率。細加體味,阿南將軍執意南進也是基於對帝國前途的一片赤膽忠心。這一點,皇室慰問團也完全同意,並說天皇日日關注長沙的戰況,也對阿南將軍的忠勇品德深感欣慰。
縱觀全局,從頭開始疏理,全麵檢點此次戰役,可以總結地方有很多。畑俊六威嚴地掃視了一遍會場,一開口就直奔主題:
在戰略方向上,阿南將軍決定拿下長沙,全力打通南北幹線粵漢鐵路,可以說是抓住了中國戰事的要害。
在戰役的重大決策上,阿南將軍是有所疏忽,但並沒有過重的錯失。他以牽製作戰為興兵名目,巧妙地掩飾對戰略要地長沙的突襲,也十分地高明。
針對這一點,從薛嶽的布兵上就能發現,阿南將軍完全達成自己的戰術目標。薛嶽手握三十萬重兵,隻敢動用了兩萬兵力,其中還有一半是新兵來防守長沙,就說明他並不認為阿南將軍會全力攻擊長沙。
有人說,這次作戰有可能存在情報泄密。就從這一點分析,其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薛嶽在外圍布重兵而不動,就說明他吃不準阿南將軍的真實意圖。長沙一破,我軍就能沿粵漢路直下兩廣,薛嶽依舊手握戰略預備隊而不解長沙之圍,就是擔心我們在佯攻長沙的背後,還另有目的。
至於,新年之際應不應該攻擊長沙城呢?
從九一八開始,我們哪一次行動不是以少勝多,抱必勝之決心而以弱勝強。
可能肯定,憑第三師團自己的力量,就足以打敗困守長沙的新十軍。現在,落到這樣的結局,已經明確地證明了一點:我們輕視了自己的對手。
可以說,從七七事變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犯這樣的錯誤,從來不深刻地進行檢討。到了今天,我們還不反省,那麼我們的未來就一定還會出現今日之殤……
02
大家都知道畑俊六是堅定的北進派,一直反對在中國擴大戰事。
現在,他力挺主張南進的阿南將軍,令好幾位高官都有一點摸不到頭腦。
進入到自由發言的時間,阿南唯幾率先做了很誠懇的自我檢討。他承認自己在事先輕視了對手,對整個戰局判斷也存在著失誤。在指揮具體作戰上,也有不切實際的地方。現在是痛心疾首,追悔莫及。深感對不起上萬的死難官兵,更辜負了天皇陛下的厚愛和期望……
緊接著,參謀長木下勇提出:“此戰之敗,源於我軍司令官的盲目自信,對雙方的作戰能力缺乏客觀的正確判斷。”
第三師團的豐島將軍插話說:“雖然,我明天就要回東京了,有幾句話還是不得不說。作為第三師團的指揮官,對於戰役失利應承擔責任。阿南司令官在作戰指揮上是有不當,其用心良苦也是有目共睹。”
聰明的神田正種馬上就想明白了,從平民爬上來的木下勇顯然是錯誤地判斷了形勢。現在,他指責自己長官既不明智也不地道。何況,他好像根本就沒有看出來,天皇和高層要力保阿南司令官。想到這裏,第六師團長神田正種便抱怨地說道:“中國有句古兵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我軍此次作戰,很不重視後勤。我師團前線的糧食、彈藥、一直都存在供應不上的情況,當部隊撤至瀏陽河以北和福臨鋪一帶時,更是多次被迫使用刺刀作戰。由於四處都是敵軍及形形色色的民團武裝,我部不能分散出動,就地籌糧。這樣一來,作戰官兵及傷員都無法得到足夠的糧食,軍馬亦不能按時喂料,有的部隊甚至將傷病員擔架上的墊草扯出來作為戰馬的飼料……”
第四十師團的長官青木成一也補充說道:“我師團龜川部隊在重圍之中傷亡慘重,主要原因是糧彈供應匱乏,每個士兵僅有子彈十發,每個分隊平均不到兩個手榴彈。官兵冒著敵方猛烈的火力肉搏拚殺,屍橫遍野,慘不忍睹。由於轉進倉促,不少陣亡官兵的屍體也被迫遺棄於戰場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