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二天,費俠帶著一個穿著入時美女走進了牛虻沙龍。
卡琳娜完全沒有想到那一首小詩的作者是個很漂亮的女性,叫做梅朵。
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峰,是重慶政府新任命的西昌中統站長和西昌行轅的別動隊長。
艾峰也是藍衣社的會員,其卡號在前五十號之內,而且是蔣介石和宋美齡都信任的近臣。
行轅之謂,來源於封建時代,人們常把皇帝的欽差大臣或者管轄一方的總督外出巡行時的住處和辦事機構稱為行轅。
到了民國之後,蔣介石根據政治需要先後設立過十來個行轅,設立最早的類似機構當數南昌行營。
一九三二年的春季,日本人在東北發兵肇事之後,間接地幫助蔣介石走上了獨裁道路,成為國民黨及其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領袖。他製訂的基本國策是攘外必先安內,於是他親自去江西南昌指揮圍剿紅軍和蘇維埃政權。當時的行營下設七個廳和若幹個處,比當時隻有四廳一處的省政府還要龐大,連南京的國民政府行政院也要仰承它的鼻息。
一九三二年的十月,江西紅軍開始長征,蔣介石率軍跟蹤追擊,接著又在武昌、宜昌、廣州、重慶和昆明等地先後設立了數個行轅。其中,重慶行營曆時最長,機構也最龐大。
三五年設立的重慶行營幾乎就是南昌行營的原班人馬,管轄川滇黔三省,下設三個廳、十個處、三個委員會。三九年重慶成了陪都,這個機構的人員才調任到政府的各個部門和各地方的領導崗位上。
抗戰之後,蔣介石相繼在廣西的桂林、四川的成都、陝西的西安和甘肅的天水設立了行轅,其中,桂林行營後改名軍委會辦公廳。成都行轅實際控製了四川省的軍政大權……
一九三九年的二月,蔣介石下令設立西昌行轅,以便在戰局不利時繼續退守西康。
位處西康南沿的西昌城,在三十年代還是一個環境閉塞的邊陲小城。經濟文化落後,交通極為不便。
這裏位於橫斷山脈的大小涼山腹地,周圍都是長期據險而守的彝區,自稱血統高貴的彝族首領和家支還保持著兩千年前的奴隸製。
退守西康,可以說是蔣介石做的最壞打算。他再三下令搶修西昌機場和川滇公路,並限期設立西康廣播電台。
年初,國家一級戰備公路四川樂山至西昌段全線貫通,他立即就把嫡係的德械師三十八師和川軍的七十二師派了進去。
西昌行轅坐落在城東南十餘公裏的瀘山和邛海之間,背山麵水,環境優美。
這裏建有自成一體的發電係統和通訊設施,擔任警戒的部隊最初為行轅的特務營,緊接著是國府警衛軍的一個加強團。
02
當話題轉到樂西公路,費俠還把梅朵帶來的一座血紅的水晶簇,轉送給了卡琳娜。
它的基座是呈流線形的天然石塊,有兩個巴掌大小。上麵簇擁著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紅色水晶柱,十分地美觀。
“這是工程兵在開山爆破後揀到的東西,還有一些紫色的水晶我沒有要。”
卡琳娜心有所動,都說現在的中國就像是一個被日本人撕掉了華麗旗袍的貴婦人。那麼這塊水晶,就像是這一片滴血的山河。
樂西公路作為戰略要道,得穿越山岩險峻的小涼山。有很多路段都是要在崇山峻嶺的陡壁上硬打出一道石槽出來,其困難遠遠地超出了想象。
蔣介石甚為關切,曾先後數次發出手諭,要求把樂西公路視為中國抗戰最緊迫的工程。必須克服一切困難,保質保量地如期竣工。
軍令之下,二十多萬築路民工隻好晝夜施工,以平均每公裏都要犧牲近十人和負傷五十人的代價,硬是按時地完成了這個艱巨無雙的築路工程,為民族的存亡鋪出了一條抗戰血路。
據峨邊縣史記載,僅在打通岩窩溝七公裏長的路段中,就死亡了民工近一千五百人。其中,屬於墜崖身亡者達四十餘人。
抗日衛國,一寸山河一寸血,築路架橋,一米工程一米魂。
在樂西公路的蓑衣嶺上,有一塊樂西公路修築主持者趙祖康題寫的藍縷開疆碑:蓑衣嶺乃川康來往之要衝,海拔二千八百餘公尺。霧雨迷蒙,岩石險峻,施工至為不易……
這裏地處險冠於世的金口河大峽穀,奇峰和危岩削立入雲,猶如一把把刺破蒼天的長刀。它的最大穀寬不足二百米,穀深卻達到二千六百米。狹窄處兩岸兩距隻有幾十米,夾在中間的大渡河竟日咆哮如雷。
03
“沒有去過川康,就不知道什麼是天堂,沒見過康巴漢子,就不知道什麼是男人。”
梅朵沒有給卡琳娜談自己的詩,卻談了不少自己在小涼山裏的見聞,從神秘的黑竹溝談到了阿細跳月。
卡琳娜沒有想到,梅朵的丈夫艾峰就是沉默寡言的康巴人,隻是知道他帶出的特戰隊多次令日本人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