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二天,陳雅麗給醫院請了病假。
在她的想象中,丈夫吳承宗已經是在劫難逃,仁濟醫院也將化為灰燼。
陳雅麗自幼就失去了雙親,流浪街頭。老院長呂安收養了她,稱為自己的中國女兒。
以前,陳雅麗曾經很天真地相信,在主的世界裏,所有的惡行都會得到清算。日本人占領南京後,醫院遭到了血洗。老院長也被打傷了,被家人接回了法國。
有一個軍人曾經說過:在邪惡麵前,善良就是懦弱。有一個詩人也說:生活就是煉獄,死亡才是最後的解脫。
陳雅麗沒有生育,丈夫又很少在家……
閉上眼睛,很多往事又一幕一幕地浮現出來。在血紅色的背景上,金陵城屍骨累累。
黯黯江雲瓜步雨,蕭蕭木葉石城秋。
孤臣老抱憂時意,欲請遷都淚已流。
五年前,陳雅麗新婚不久,八一三淞滬會戰就打響了……
源源不斷的軍車和部隊向東去,又接回一車一車的傷兵。還不到三個月,前線傷亡已近三十萬,仍然沒有守住上海。
02
南京保衛戰的準備也十分倉促,最高決策者一直都在左右搖擺。
有個說法,蔣介石要求堅守南京城,是希望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和九國公約會議調停中日戰爭。
其實,蔣介石堅持要血戰上海,就是幻想英美能向日本人施壓,從而保護他們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軍事會議上,到會的將軍們都認為自己的部隊已經無力再戰,應該迅速北撤,再圖良策。
會後,蔣介石心有不甘,又找到在家賦閑的唐生智,大談革命理想與人生氣節……
這時,南京就是一座背靠長江又無險可守的危城……曾經三次擁兵反蔣的唐生智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他想這一次若能臨危受命,即使不能夠東山再起,也可以做到問心無愧,青史留名。
蔣介石既需要有人主事,也需要有人替軍事委員會背過,當即就委任唐生智為首都衛戍司令,並把五萬疲憊的潰兵和三萬新兵交到了他的手裏,讓其以成仁之心固守京畿。
其實,下麵的大多數的將領都是黃埔生,根本就不聽唐生智的指揮。急中生智的唐生智隻好召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並大唱高調,言之鏗鏘:在國家和民族危亡之際,革命軍人應當臨危不亂,臨難不苟,誓與國都共存亡!
高調一出,各路將領和八萬守軍都不敢不戰,也不敢奢望還能生還。
南京百姓則是人心浮動,各種說法和議論滿天飛……有錢有勢者還可以追隨政府舉家內遷,平民百姓則無計可施。
03
十二月三日,外圍戰打響。三天之後,外圍陣地盡失。
十二月七日,蔣介石乘專機離開南京飛往江西,並在自己的日記裏寫下了:對上對下,對生對死,對艱難締造之首都實不忍一日舍棄,依依之心不勝言矣!
在作戰室的軍用地圖上,標誌著已經兵臨城下的五個日軍主力師團,外圍還陳列了三支助攻部隊,總兵力不下二十萬人。
南京的城防據點除了雨花台和紫金山,就隻有古老的城牆了。
還是在一百年前,太平軍依靠原始的武器就攻破了南京城,現在的日寇卻是海陸空聯合作戰,擁有近百架戰機,幾百輛坦克和數千門各種口徑的火炮……
十二月九日,日軍華中方麵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對南京城的守軍下達了最後通牒。
空投的傳單上寫到:日軍百萬既席卷江南,南京城亦在包圍之中……江寧之地,為中國往日之京畿,民國之首都,誠為東亞文化精髓之區。日軍對抵抗者,將采取極嚴峻之手段,決不寬恕;對中國民眾及無敵意之中國軍隊,將予以寬大,以示對東亞文化保護之熱意……
唐生智一心求仁,下令守城各部均應戰至一兵一卒,為國捐軀。敢言退者,殺無赦。
同時,城防司令部還沒收了長江上的所有渡船,希望能夠重演置死地而後生的故事,在背水一戰的形勢下書寫戰爭奇跡。
鏖戰了三天三夜,已有數十位將軍和部隊主官先後殉國。
驕傲的德械師和軍中之軍的教導總隊首當其衝,傷亡尤其慘裂……
仁濟醫院就在中華門附近,接到的命令是收治八十八師的傷兵,已被師衛生隊接管。
04
八十八師駐守中華門外的雨花台,這是三個隻有百米高的石崗。
南朝時期,佛教盛行,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一九二七年以後,這裏變成了槍殺共產黨人的刑場,有數以萬計的烈士喋血仆地。
當時,八十八師剛從淞滬戰場上退下來。補充兵員以後,共計六千人。他們的正麵是日軍主力第六師團和一一四師團,約三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