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卷:豫中潰敗 第四章:河防軍(1 / 2)

01

在一戰區,有兩個近乎於獨立的指揮係統。

都知道湯恩伯是校長的愛將,蔣鼎文則是何應欽的人。

蔣鼎文手下的河防軍基本上是老西北軍的班底,很多軍官都追隨過馮玉祥將軍、楊虎誠將軍和衛立煌將軍。從長城抗戰打到山西抗戰,都背負著國仇家恨。

中條山戰役慘敗後,這批殘存的力量沿黃河南岸布防,組織起了一條從澠池到鄭州三百裏長的戰線。

武庭麟十分堅定地說道:“這一條防線有十一個軍近三十萬人馬,各部主官都是沙場老將。絕對不會叛國投日,認賊為父。”

巫馬又問:“戰鬥力呢?還能打硬仗嗎?”

“在軍委會的眼裏,我們就是一群棒老二和討口子。爹不親,娘不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驢見驢踢,豬見豬踩……”

看到兩個情報參謀把彙總材料寫好了,武庭麟就把它們遞到巫馬手上:“督導員,我們的招待所就在樓後,已經準備好了。今晚早點休息,明天還有明天的事。”

客隨主便,巫馬和陳梅也確實感到了疲倦。

02

第二天上午九點整,河防軍的各部長官都濟濟一堂。

這裏原來是一間培訓室,十二張課桌拚湊起來,鋪上了六條新軍毯。

據說,大禮堂過於空曠,平常的小會議室又坐不下,特別是都不適合開圓桌會議。

每個人的麵前都放著一隻青花瓷茶杯,沒有準備紙筆和任何的文字材料。

蔣鼎文和巫馬並排坐在當頭上,另一頭是陳梅負責會務。

這時,蔣鼎文雙眼布滿了血絲,就像熬了通宵。他先喝了一口熱茶,才慢吞吞地說:“諸位,這位是中印緬戰區司令部派來的巫馬督導員。現在,我們的人先做個自我介紹。”

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是西北軍舊部,介紹了自己的張軍長和李軍長。

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劉茂恩出自於馮玉祥的鎮嵩軍,包括武庭麟的第十五軍,旗下多數是河南子弟。

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是一支倍受歧視和冷落的川軍,現在駐守在洛陽與澠池之間。

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高樹勳是個河北漢子,以前也是西北軍裏威風凜凜的悍將。

等到十幾個司令和軍長都報了家門,蔣鼎文便用手指頭叩了叩桌麵:“諸位,這段時間以來,軍情很緊。現在,我們就請中印緬戰區司令部的巫馬督導員講話,指導工作。”

昨天下午做彙報的幾個軍長,不是出自於駐守洛陽的第十四集團軍,就是駐守在新安附近的第三十六集團軍。

03

昨晚,巫馬想了大半夜,終於理出了一點頭緒。

這批部隊不僅裝備很差,而且已經有半年多沒有領到軍餉了,基本上都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中。

“各位長官,你們已經與日寇血戰了數年。這段時間,對岸的日寇又動作頻繁,並且已經完全搶修通了黃河鐵橋。大戰在即,我想到了三個問題。一是該怎麼備戰;二是日寇犯我河防,會選哪裏做突破口?其三、倘若河防已經被突破了,我們應該怎樣調整部署?就這三個問題,我想先聽一聽各位將軍的意見。”

川軍將領李家鈺總司令最先發言:“我認為,與其坐等日軍揀著打我們,還不如先發製人,搶回鐵橋。組織力量過河突襲日軍的前進陣地,打亂他們的部署。”

現在,黃河鐵橋是由湯恩伯的八十五軍防守。李總司令的看法再有見識,都不可能在會上得到落實。

“別放不著邊際的空炮,就談我們自己的事!”

蔣鼎文話音剛落,個頭矮小的李家鈺又說道:“職下願意率領川軍一零四師夜渡黃河作戰,破釜沉舟!”

看了眼慷慨激昂的李總司令,蔣鼎文搖頭說:“對岸已是重兵雲集,我們貿然地派部隊偷渡黃河,就算僥幸得手,也無異於飛蛾撲火。我們與日軍隔河相峙已達三年,可謂是三百裏血肉長城,不可自亂陣腳。”

此言一出,眾人都麵麵相覷。十幾個司令軍長都筆直地坐著,沉默不語。

04

李家鈺提到的黃河鐵橋,位於鄭州北麵的霸王城,是河北進入河南的唯一通道。

三七年冬,國軍就炸毀了這一座鐵橋,阻敵南下。蘭封戰役失利後,國軍又在鐵橋下遊炸開了花園口,造出了沼澤成群的黃泛區。

四一年的十月,日軍渡過滾滾的黃河,發動鄭州戰役,策應阿南惟幾的十一軍攻擊湖南的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