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卷:桂林行營 第七章:韋上將(1 / 2)

01

過了幾天,重慶軍委會就派人給韋雲淞送來了一枚勝利勳章。

韋雲淞本是中將,在授勳的命令上,竟赫然寫著這樣的字樣:韋雲淞上將。

聽到專員的高聲宣讀,韋雲淞惶惑不敢受。在場的軍官也麵麵相覷,無法理解。

紅光滿麵的專員連忙解釋:“這是委座的意思,打完了這一場硬仗,軍委會就正式通知各軍。”

韋雲淞心裏一驚,又不敢直言明說:“隻怕是打完了這場仗,隻能是追認了……”

專員看出了韋上將的顧慮,繼續說:“桂林保衛戰,關係到我們整個後方的安全,軍委會將從滇緬戰場抽出兩個軍,馳援桂林。”

韋雲淞行了軍禮,心想這可是你們自己說的話!

不管怎樣,要守城就得有守的樣子,韋雲淞的防守司令部立即就忙了起來。

02

韋雲淞安排陳濟桓做自己的參謀長,重慶軍委會不批。

原來,陳濟桓在失腿之後,就離開部隊去管理金礦了,不在軍隊的編製裏麵。

白崇禧找到委座:“在我們的軍隊中,都知道一句話,叫做危城能守。這裏麵有一個典故,是說韋雲淞和陳濟桓臨危不苟,曾死守南寧長達三個月之久。要守桂林,還是非韋陳兩人搭手不可……”

蔣介石立即就皺緊了眉頭:“我知道桂軍能打,戰將如雲。都說,鸚鵡山上有一個瘸腳的將軍。在軍委會裏,怎麼沒有備案呢?”

白崇禧隻好解釋:“在抗戰前夕,我們曾把一批殘疾將士轉到了地方上。軍委會沒有優撫,我們也就沒有給這批榮譽軍人辦理退伍手續。”

“打內戰,有何榮譽?”

白崇禧知道多說無益,就換了話題。

在蔣桂戰爭之中,陳濟桓曾經消滅了中央軍的一個營。當時有個傳言,說陳濟桓在戰場上揮刀殺俘。

03

北伐結束,蔣介石就急於裁軍,說是要減輕人民的負擔。

當時,國民革命軍有二百五十萬人。蔣介石想裁減掉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部隊,從而壯大自己的黃埔軍。

二八年冬,蔣介石要桂係武裝裁軍一半,並且交出對湖北和湖南兩省的管理權。編遣會結束後,李宗仁與馮玉祥達成協議:相互支援,決不屈服。

次年,何鍵脫離桂係,通電擁護編遣會的決定。緊接著,桂係的李明瑞和楊騰輝又被蔣介石收賣,陣前倒戈。

三九年五月中旬,何鍵帶兵攻克了桂林。半月之後,粵湘聯軍又攻陷梧州城。同時,蔣介石的第五師也深入廣西腹地,沿途村寨均遭塗毒。

一九三零年四月一日,閻錫山在太原就任中華民國軍總司令,聯合馮玉祥和李宗仁共同倒蔣,拉開了中原大戰帷幕。

受到鼓舞後,陳濟桓也迅速出兵,咬住了第五師的一部,予以圍殲。

百姓恨透了這幫兵痞,從四周聞訊趕來的民團都同仇敵愾,根本不接受中央軍的舉手投降……

白崇禧走出了總裁的房間,越想越不是滋味。

都什麼時候了,重慶的那幫人還糾纏於小集體的恩怨……

韋雲淞知道這事以後,拍案而說:“我們是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

白崇禧隻好說:“我們的昆山兄,真是報國心切。就算中央不同意,我們桂軍認!”

04

八月二十六日,岡村寧次就任第六方麵軍司令官。

這時,日軍大本營又製定出了一個新的軍事計劃,叫做捷號作戰。

捷一號是在菲律賓與美軍決戰,捷二號是則是退守台灣和衝繩島,捷三號是指本土的玉碎作戰,捷四號則為退守北海道。

在中國戰場上,參謀本部認為,中國派遣軍應著手組織相當的防禦作戰體係。畑俊六要求岡村寧次加緊完成一號作戰,確保南北交通線的通暢和安全。

岡村寧次安排佐野忠義中將的三十四軍駐守漢口,橫山勇的第十一軍繼續沿湘桂線南下,拿下桂林和柳州。

橫山勇很不滿,認為中國派遣軍應該北撤,而不是再愚蠢地到處瞎闖。

岡村寧次有個判斷,慣於騎牆的蔣介石總是欺軟怕硬。隻要自己拿下了廣西,就可以與擁兵自重的桂係軍閥合作,實現其裂疆自治的新局麵。

05

岡村寧次找到柴山機關長商量,又談到了雲遮霧罩的旭工作。

“這事取決於美國的態度,隻要他們逼蔣介石交出軍權,我們就能達到分裂重慶的戰略目標。對廣西用兵,必須約束軍紀,迅戰迅決!”

岡村寧次點頭:“打掉了美軍在桂林和柳州的空機基地,蔣介石就背不了書!”

柴山兼四郎微閉雙目:“十幾年了,支那的戰局就像是一個神奇的魔方,我們總是用力過猛,往往適得其反……”

岡村寧次想到了台灣、朝鮮和滿洲,突然問道:“我曾聽說,竹機關與桂係的李品仙有往來,能否通過這人做一做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