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李正基刻意找人冒充陷害這種說法。
不過,有一點,顧嬸可能說對了。
弟弟極有可能是被李正基擄去的。
那人擄去他,並沒有殺他,卻將他生生養成一個殺人惡魔。
父王一向愛惜自己的羽毛,在感情上,他身為東宮太子,他身邊隻有一個太子妃,再未立過側妃,隻求一生一世一雙人。
在朝政之事上,他嚴查貪官汙吏,身體力行,東宮雖大,吃穿用度卻跟朝中一品大員沒什麼區別。
他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東宮奴仆,從未出過欺男霸女之事。
他做太子期間,民心所向,朝臣擁戴,聲望之高,直逼先帝。
人人都說,他將來即位,必是聖主明君。
這些褒獎之語,成就了他,卻也讓他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些摧殘他的狂風,拚命將汙水往他頭上倒,他愈想清,他們便愈不讓他清,所以,才會有後來的地牢囚禁之事。
可昭明帝的手段,比起李正基,卻差得太遠了。
李正基才是真正的狠人。
他要用父王的兒子,來打父王的臉,來汙他的名聲,要叫世人都知道,曾經那位清明太子的兒子,是臭名昭著的殺人惡魔!
他還要用他的弟弟,來對付他,要他們手足相殘!
而他,身為東境之主,對於這個在東境為非作歹的惡魔,又將如何對待?
在不知道那魔頭的身份之前,他肯定是毫不猶豫誅殺之。
那麼,現在呢?
知道他可能是自己的弟弟之後,他將如何?
他還能毫不猶豫的舉起長劍嗎?
楚知白痛苦的閉上雙眼。
他得承認,不管他之前有多憎惡那個魔頭,可隻要想到他是非兒,他的心先軟了一半。
那把正義之劍,他未必能舉得起來!
而李正基想要的,也許就是這樣的結果。
他要父王兩個兒子,都困在他那汙局,一個永遠背負殺人魔惡名,一個則背上庇護殺人魔的汙名,終其一生,都被釘在恥辱柱上,翻身不得!
念及至此,楚知白冷汗涔涔。
還好,還好他提早發現了這個秘密!
他心裏一陣僥幸。
然而下一刻,卻又更加絕望。
提早發現又怎樣?
他就能避開這樣的悲劇嗎?
他不能!
鮮花殺人魔已成,惡貫滿盈,臭名昭著,人人喊打。
這一點,他已然改變不了!
十數年光陰流逝,當年四歲的小奶娃被擄去後,不知經曆多少鮮血和罪惡澆灌,才長成這樣一朵惡之花,他對自己下手,從來都是狠辣致命,無所不用其極!
就算他知道這一切,又會如何?
一顆已經長歪的心,怎樣才能正過來?
而且,他根本已經沒有正過來的機會。
這個機會,不管是東境還是大楚百姓,都絕不會給他!
就算他不顧一切,強行護他,他也未必領情,說不定把這當成一個重創他的好機會。
而他若強行護他,又勢必會引起東境人心騷動。
他親手製下的法則,不能再親手將之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