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2 / 3)

“你在詳細描述一下這一帶的地形。”淩雲之還是不死心,山賊的馬匹又沒有翅膀?,肯定不會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剛才與陳貴等三人在一起分析了半天,現在淩雲之確定這就是唯一的突破口。“這一帶地勢陡峭,”向導也有些不耐煩了,這已經是他第三次重複這些話:“這裏是個陡坡,越往上地勢越高,人跡罕至,林木茂盛,這城池攔在半山腰······”“等一下!”淩雲之好像想到了什麼:“你剛才說這裏是一個上去的陡坡,這城是攔在一半的,是不是?”淩雲之快速的重複著向導剛才說的話。“是啊,怎麼了?這裏是天險之勢······”向導還沒有說完,淩雲之立刻打斷了他:“你估摸著這個上山的坡度有多少?六十度?”“甚、什麼六十度?”向導沒有聽懂,淩雲之意識到自己太過於急切,連現代的術語也說了出來,他緩了口氣,又說道:“這麼說吧,這山坡有多高?長幾丈?”“這,這個坡一直延伸到上麵,大約有個五丈遠吧。”向導想了一想,回答道。淩雲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又轉向竹原秀明:“這座城隻有三麵城牆,是不是?”“沒錯,淩大人。這城池隻有三麵城牆,另一麵是倚靠在山體上的,這樣就省去不少的築城材料。”竹原秀明回答道。淩雲之又望向陳貴,他的臉上慢慢也有了笑意:“陳貴,兩麵牆既然是齊平的,那麼你應該看見了吧,背後的山體。”“山體?”陳貴回想了一下,他在對麵城垛後,是看到了山的輪廓:“這不是很正常嗎?這城池依山而築,山是比城池高的,自然就能看見山體了。”“沒錯!你應該聽過鄧艾偷渡陰平的故事吧?”淩雲之微微笑著對陳貴說道。所謂“鄧艾偷渡陰平”是三國的一個典故。三國時期,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主力,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劍閣,無法前進。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占遝中後,向鍾會建議說:“如果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鍾會同意了他的想法。陰平之地,“七百餘裏無人之地,山高穀深,糧運艱難”可謂是天險,所以蜀漢也並未放至太多的兵力守備,鄧艾自“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穀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最終蜀漢措手不及,鄧艾立下奇功。這次奇襲中的關鍵就是在“摩天嶺”,?行至“摩天嶺”鄧艾軍中的開路將士“盡皆哭泣”,隻因此地“此嶺西皆是峻壁巔崖,不能開鑿,虛廢前勞,因此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