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樓那富律(2 / 3)

眾兵將一見之下,都歡喜得手舞足蹈,便不知不覺的脫口歡呼起來。誰知,一營人隻這麼一陣喧嘩,就把那蓮花驚嚇得漸漸隱去,不見蹤影.迦葉才知此物竟然是聞聲而隱的。

迦葉等人滿以為第二天早晨再來看他,定要看它一個清楚,不料它一連三五個白日黑夜不見任何動向,再也不肯重新出現.迦葉知道,如照此再等下去也是無益於事,於是隻好整隊順原路回去交旨.

不料,他們剛回到興林國都,就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原來,迦葉如此一來一往,前後共曆時三個多月時間,在此期間,妙莊王後——寶德國母竟因病在一個月前逝世了,此時國內正舉行國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異常哀痛之中.

迦葉當下安頓好了從人,便逕自入朝複命,把沿途險阻以及發現雪中白蓮的詳細情形,從頭至尾地向妙莊王述說了一遍。

妙莊王正在王後新喪之時,心中沉悶不樂,如今聽說雪蓮有了實信,反更添了許多驚悔,勉強向迦葉慰勞了一番,竟悶悶不樂的回歸寢宮去了。

原來,他悔的並不是迦葉此次沒拿回那蓮花,而是他不該一時犯糊塗,聽信了朝中佞臣的讒言,非但不聽樓那富律的金玉良言,反而將樓那富律幽禁在囚牢中受苦受難,最後反而讓樓那富律伺機脫逃跑掉了,臨逃跑之前給妙莊王留下了一張紙條兒,在紙條兒上寫下了四句歌道:

妙法從來淨六根,善緣終可化元真;

觀得空色都無覺,音若能聞總去尋.

當時,妙莊王因寶德後升天內心十分悲傷,就再也沒有心情去問樓那富律的事,過了幾天,妙莊王忽然想起樓那富律留下的那首歌偈,取來讀之再四,終覺得有些玄妙莫測.再看那四句歌卻是並行橫寫的,無意之間,忽悟到那詩歌竟是句藏頭隱語:那第一第二兩句頭上,明明嵌著三公主的芳名“妙善”二字,但那三四兩句的頭上卻是“觀音”二字,卻又得不到一個恰當的解釋。他左思右想,想那“觀”是用眼的,而那“音”,隻可用耳去聽,眼睛是看不見的,這二字如何連用一起呢?妙莊王雖對於這四句偈語感到茫然,但心中卻知道樓那富律這人非同尋常,即然他能如神龍般的破空而去,決不是等閑之輩。

有一天,妙善公主她躺在床上,正在似睡非睡、蒙嚨之間,忽覺滿屋裏大放異彩,光明之中竟顯現出佛祖莊嚴寶像——丈六金身,頂上舍利放光,腳下蓮花遮地.妙善公主一見便倒身下拜,口念佛號請求佛祖指點迷津.佛祖笑道:

“爾塵劫未消,苦難未受,修真未成,如何便能成仙得道?但汝隻要能堅心耐苦修持下去,心境自然會逐漸明澈,等你到了明如鏡淨如水之時,一切便都能了悟了”

妙善又問自身成道的日期,佛祖道:

“早哩!早哩!汝隻須記得‘須彌山下白蓮花,香山送來白玉瓶’,那才是你成道之時,切記切記!我佛去也!”

妙善公主聽罷這幾句話,就覺得眼前金光突然收斂,自己依舊蒙蒙嚨嚨的睡在床上,原來是南柯一夢。

妙善公主醒來以後,心裏卻以為剛才的佛祖顯化,是我佛特來點化自己來的,從而修行成佛的信心更加堅決.再往複尋思那迦葉到須彌山尋取白蓮花一事,更是喜出望外。以前分明聽父親說過,樓那富律曾經指出此物可以醫好額上瘢痕,所以就委派迦葉前往須彌山探訪,果不其然那裏是實有此珍品,佛祖今番又如此說法,看來這朵白蓮花,確是與自己命運有很深切的緣法,我如若想超凡入聖,勢必非得尋覓到這朵寶物不可,否則便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