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遭遇夜叉(1 / 3)

第29章:遭遇夜叉

第29章:遭遇夜叉

永蓮雙手合十謝了指教之恩,卻又問道:

“往常聽大師說法時,幾次不曾聞得這些妙旨,卻是為何?又不知由此入道,還要經過如何的程序,敢乞指示。”

妙善大師道:

“永蓮呀!你有所不知,早日間聽我說法的人,都是些愚昧末啟之輩,若就拿這種深奧的道理去講給他們聽,非但如對牛彈琴般地白費心機,並且反而會將他們的心竅閉塞,永遠沒有開啟的希望。故我向這班人講經說法時,首先是求正他們的心誌,心誌正了,靈台間自然光明.等他們愚蒙既啟之後,再與他們講求入道的機關,那才易於領悟哩!這是我向日不曾講過入定的緣故。至於由入定達到證果的程序,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似乎可說,實不可說。入定之事,不過是善於修行的人有了相當的功行,他的神魂就能出舍遍遊十方,但是終究還不能脫離他的凡人軀殼。若是人入了定,卻無法出定,要不多時,他的軀殼固然如常人萎化腐爛;就是那已脫離軀殼的神魂,也要不了多少時候,就會分崩離散,終於消亡.這與常人的老死,也沒有什麼區別。故在這一個期間,入定之後,必然要求能夠出定,由這些功夫做去,逐漸進步,就會達到身外身的境界。什麼叫身外身呢?就是在凡人軀殼之外另成一身,神魂盡可與軀殼脫離。如果這修行之人原已達到身外身的境界,他在某次入定之後,不願再求出定,而他的神魂依然團結,永遠不會分散消滅,到此一步,即可脫卻那伏在身上的臭皮囊了,得成大道。但是要達到這種境界,非但要禮佛念切坐禪功深,還要積滿三千功德,受盡萬般苦難方始有望。你不聞佛祖當年也一般的受了許多意外魔障,方才得道的嗎?我們現在論功行與他比起來,還未及他的萬分之一,功德未積多少,苦難也未受多次,要望成仙得道,哈!路途遠哩!可是,隻要我們理佛心堅,終究不會白修的。就如你現在已能夠入定的事,就是個大大的明證.”

這一番話聽得永蓮樂不可支.從此,每日裏念佛誦經更加勤奮不提.

一轉眼三年,那一日妙善大師正在打坐,方將入定,忽聽似有兩人對話道:

“靈台上蓮花開否?”

另一人道:

“開了開了!隻少一位菩薩。”

大師睜眼一看,卻見自己一顆心竟變成一朵白蓮花,蓮花的上麵,端坐著一位菩薩的法身低眉合眼。待仔細看時,那菩薩卻就是自己的化身,不由得一陣歡喜,歡喜過後,這眼前的景象完全消失,自己仍就冷坐在禪床之上。

第二天做完功課後,妙善大師對大家說道:

“我前蒙佛祖顯化指點,他曾說過,如要證果,定要到須彌山上尋雪蓮花做引。我想我自從舍身以來,閉門苦修,並未出去朝過名山,如何能有得到雪蓮花之日?故現在我決定:就此往朝須彌山,順便尋訪白蓮花,你等在此好生修行,將來少不得都有好處.”

保姆和永蓮聽妙善大師說往朝須彌山尋訪白蓮花,都非常讚成並願作伴前往。妙善大師便將白雀寺中一切內外諸事,托付給寺裏諸執事尼僧管領,便帶了保姆和永蓮二人,離了耶摩山白雀寺取道向東而行.一路上曉行夜宿,腹中饑餓,便揀有人家處化些齋飯果腹.一連數日倒也安然無事。

直到第七天遇到一處村落,因天晚前去借宿,就逢著一位花甲老人,將她們留到家中;供齋已畢,問起她們意欲何往?妙善大師說明一切,老人不覺呆了一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