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王勃寫序
第69章:王勃寫序
“請——!讓他也入席參加盛宴筆會!”
菩薩舉眼看時,見一個十三四歲的幼童昂首挺胸而進,近前先給都督微施一禮,遂在旁一空座位上坐了,拿起桌上酒杯竟自斟自飲起來.都督見王勃業已落座,便謂眾學士道:
“今大家千裏迢迢趕赴滕王閣會,滿座俱是高雅的賓朋,盡顯我輩人才濟濟.今來在座的賓客,俱是一代辭章的宗師,寫出的文章,能描天畫地,龍鳳飛舞;為此,本官有心想找一名當代的大才,為吾這新落成的滕王閣作一篇序文,以便與我這滕王閣共在世上留傳千古——諸位,別客氣,盡請自薦!——哪位先來?”
說完,竟給坐在他旁邊的孟清風使了三次眼色.
這情況,正巧讓坐在他對麵的觀音菩薩看了個滿眼.原來,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自己這位東床快婿孟清風孟學士的才學,他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然後將它默念背熟,好在席間當作即興所書,寫給大家看.
宴會上,閻都督見無人吭聲,便讓人拿出紙筆,假意一個個地請客人來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等讓來讓去,讓到了年僅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王勃這裏,也就不好意思不讓上一讓,沒想到,王勃竟然毫不推辭,說了聲:
“即然有此盛情,好吧!那我王子安就不客氣了,請諸位來此,看我獻醜了!”
說罷,竟見他走在書案前坐了.
他這麼一應、一挪、一坐,使得全場滿座賓客盡皆失色,當時,即有那些平時舞文弄墨的孺子學士,俱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他這孩童.隻見王勃端坐在書案後麵,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緩慢磨墨,借機醞釀才思。
菩薩因曾見過王勃寫的《觀音大士讚》,上曰:“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所以對這小廝的才華也自心奇,便留心觀察他這篇怎生寫得.
閻都督和一部分賓客,看王勃不緊不慢的樣子,心中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吩咐小吏去看王勃都寫些什麼?並叫小吏隨時通報王勃寫的情狀,於是領眾登閣賞景.
時間不長,小吏來報都督: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都督聽後,隻覺平淡無奇.便說:
“不過是老生常談,誰人不會?”。
過了一會兒,小吏又報:“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都督沉默多時,道:
“此故事也!”
吏三報“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公即沉吟不語。待吏又報“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時,閻公大喜,道:
“此子視我為知音矣!”。
及至小吏來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都督遂以手拍幾稱讚道:
“其乃天才之筆也!全篇有此一句,足勝佳作數千矣!此子落筆若有神助,真天才也,當屬永垂不朽!”
菩薩向來喜文,聞此兩句,似從北周詩人庾信在他所寫的《三月三日華林馬射賦》中寫下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的詩句演化而來,並非是什麼不朽之作.
緊接著,王勃之筆欣然而下,文不加點、一氣嗬成,頃刻間《滕王閣序》一揮而就.隨之,又從頭至尾複誦一遍,聲色朗朗,竟一字不差,滿座皆驚.閻公複更衣而出,攜王勃之手,盛酒滿觚,又急令眾文武在滕王閣開懷暢飲,王勃酣醉。閻公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