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懷義真情
第73章:懷義真情
菩薩看了,謂東王公曰:
“此對聯乃公之所作哉!”
東王公驚詫道:
“然,——菩薩怎麼曉得的?”
觀世音笑道:
“非是師兄的文筆太露,隻因看到此聯,就如見公之其人也!你再觀那《女史箴圖》,它乃是號稱‘六朝四大家’之一的顧愷之根據西晉朝中大臣張華的《女史箴》韻文故事所作.表麵上看,是在規勸宮中女官對主當忠,對神當敬,對夫當從的女性箴條,實際上是借‘苦口陳箴’之名,莊言警世天下學子學仙修道之意也!”
東王公道:
“怎見得?”
觀世音繼道:
“當初,張華之《女史箴》原文共12節,因此,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圖卷,亦‘照葫蘆畫瓢’也分別以馮媛當熊、班姬辭輦、世事盛衰、修容飾性、同衾以疑、微言榮辱、專寵瀆歡、峭恭自思、女史司箴等12段繪出.其中最有名的兩個故事當屬牆壁上所掛的‘馮媛當熊’和‘班姬辭輦’這兩幅圖.《女史箴圖》主要是說西晉太子司馬衷之妻賈南風,這個人雖其貌不揚,卻為人十分殘酷,因她曾親手殺過人,晉武帝對此十分厭惡,稱她‘醜而短黑’,不宜做太子妃.一度想將賈南風廢掉,但因外戚幹預,遂使廢妃之事不了了之.晉武帝去世後,太子司馬衷即位稱晉惠帝,竟將賈南風冊立為皇後.由於惠帝無能,所以國家政事皆由賈南風來把持,她雖屬女流,但她妒忌多權詐,善於鑽營,精於權術,又濫殺無辜,誅滅異己,遂將朝廷完全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八王之亂’以後,她還挑選美男子進宮淫亂享樂,為世人所不恥。張華為人忠直,他便收集了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跡寫成了《女史箴》,以此來勸誡和警示宮中女官.師兄,汝現在的書館之中,隻有儒家諸子在內盤桓,並無半個女仙在側,師兄掛起此畫卻為的是警示何人?此畫在此出現,本不甚和諧,怎又以道家口吻公開寫出‘自鼓琴瑟於幽岩下,現高臥在洞天福地;’和‘卻讓郎冠隨風飄去,竟甘沉跡樂山瑤池.’?——哈,汝這‘司馬昭之心’豈不是叫‘路人皆知’了吧!”
東王公聽了觀世音一番言語,竟情不自禁連連拍手叫好起來.隨之,東王公又陪同菩薩看了先祖館的古典古籍其它書籍.菩薩見書架上擺著《三墳》之書,其中伏羲氏12篇、有巢氏36篇、燧人氏72篇、神農氏108篇、共工氏120篇、祝融氏156篇,旁格還存有《五典》之書30卷.計《黃帝內經》《炎帝外經》《唐堯》《虞舜》等各三卷.另有《女媧傳》《大禹傳》《山海經》《地理誌》《八索》《九丘》之類88篇.觀世音一一閱過,更覺先祖創始天地人神之功巨,確無比艱辛.感歎之餘,二仙竟不知不覺走入桃花園內.
這“桃花園”是方諸山下島三洲的最好去處,當初陶淵明有緣誤入該園,才寫出了震驚中外的《桃花園記》.東王公領菩薩在園中瀏覽了一遍後,便在修竹亭內坐下休息.門開處,見一童子雙手托一銀盤進入軒內,待將那銀盤撂在桌上掀開蓋布看時,那盤中竟是一對熟透了的鬥大蟠桃.東王公道:
“菩薩,此蟠桃乃小徒剛從王母禦果園新摘來的,實為難得.三千年前,我就與西王母在瑤池盛會上品嚐過該桃,其味甘美,在無意間談到我東碧梅的桃花園,引動了王母的興致,便賜本王在方諸山可隨時品嚐禦果園的蟠桃,今讓小徒去禦果園一趟,幸又獲得極品桃一對,可見菩薩真好口福也,請師弟品上一品!——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