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興戲梨園(1 / 3)

第84章:興戲梨園

第84章:興戲梨園

他聽說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就將他招進南宮侍寢.那楊妃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玄宗便賜號太真,封為貴妃,很得他的歡心。

唐開元二年,唐明皇李隆基極力倡導歌舞、戲劇活動。但是,不論歌也好、舞也好,必須要有旋律和節奏,宮廷娛樂就要有精彩的節目,他本是“十八伽藍”的師子轉世下到凡界,當然是個很高明的音樂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還首創了用“羯鼓”(即單皮鼓)指揮文武場麵。因此就精選歌舞伎、樂工數百名,專門讓他們表演自己所創作的作品.

一天,李隆基正在禦書房披閱各國使節的奏章,而不遠處的樂工們正在演練曲目。耳中聽得,卻是樂師李龜年在與那歌手張野狐、黃幡綽、琵琶手沈妍、羯鼓手李謨、箜篌手馬仙期和擅吹觱篥的賀懷智、李彭年,伴舞李鶴年等人在演唱,那歌聲激昂,鉉音質樸,旋律委婉,節奏堅強,音色細膩,絲絲入扣的描繪出了嵇康“閑看落花,靜觀風雨,乘興而歌,盡興而歸”的豪氣傲骨,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剛直、清麗淡雅的橫幅,令人陶醉.那歌者唱道:

“劍琴仇逼.

學士三千崇九弄,馬昭天下無名士。

尼不授,千古廣陵散,今絕矣。

蔡邕墓,韓王刺。

廣陵散,具鬥誌。

有戈矛激越,殺伐聲勢。

超邁人生脫約束,七賢玄遠竹林聚。

薄周孔,蔑馬氏篡權,英雄氣——!”

唐玄宗的注意力不由得被吸引過去,對於各種文書也是隨意批寫,沒有認真閱讀。批完之後,他就讓太監把文書派送給各國使節。然後,早已坐立難安的唐玄宗立刻起駕趕去,和樂工們一起演練歌舞。正當唐玄宗排演正酣之際,太監高力士風風火火的跑來,大聲報道:

“萬歲,大事不好了——!”

“高力士,何事驚慌?”

等唐玄宗問明究竟,他哈哈大笑。原來,玄宗隻顧聽歌,竟然把龜茲國的文書批到了天竺國,把天竺國的文書批到了爪哇國。為了顧及自己的顏麵,李隆基就把這次的錯誤全都推倒了樂工們的頭上,責怪他們不該在此時此地排演歌舞,並立刻傳旨,將樂工們遷出皇宮。

太監依據聖旨,在宮外選了一處二三百畝大的梨園。此地環境優雅,景致極佳,非常僻靜,是訓練、排演歌舞的好去處,於是這些些被趕出皇宮的樂工們,便在梨園安置下來。後來,唐明皇帶著楊貴妃駕臨梨園觀看歌舞,隻見梨園中花白似雪,葉碧如玉,“麗人畫中舞,管弦樂悠揚”,唐玄宗看得賞心悅目,當場禦賜匾額一塊,上書六個大字——“皇帝梨園弟子”.

從此,李隆基親任梨園的“崔公”(相當於現在的院長),親自負責劇目的創作,還指令翰林學士或有名的文人編撰節目.在梨園中,崔公以下有“編輯”和“樂營將”兩套人馬:編輯由樂師李龜年和太樂承王維總管;樂營將由琵琶手沈妍和劍器公孫大娘總領.以下又分為坐、立、小三等部。坐部一般是高精演員,樂工坐在堂上演奏;立部一般是唱念伴打的演員;小部為幼兒演出隊.演出期間,人們當時皆管“崔公”稱作“老郎”(泛指首創行當的始祖).

卻說唐玄宗李隆基寵幸貴妃楊玉環,在後宮築長生殿終日玩樂,七月初七晚,並對著天上牛郎織女星密誓:永不分離.為討楊玉環的歡心,唐玄宗還親自譜寫“霓裳羽衣曲”為楊玉環作壽,同時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從海南島給楊玉環采集新鮮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