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學士論劍(1 / 3)

第87章:學士論劍

第87章:學士論劍

“自從我在貢院受辱以後,我見了高、楊二人心裏就冒火,他們純粹是在耽誤我朝人才,因此,就請陛下恩準,在金殿上置棉褥錦墩,讓楊國忠捧硯磨墨,高力土為臣脫靴,臣坐於錦墩之上,再請賜禦酒三杯,使臣神完氣足,揮筆寫詔方能精彩紛呈!”

李隆基樂了,他生性風流倜儻,自己就常常出怪點子,對於這種捉弄人的勾當非常的感興趣,心道:“李白的意圖果然叫我給猜著了,哈!我當是多大的事,原來就是為這個啊?孤王準奏!”

高、楊二人這個氣呀,就甭提了.在他們眼裏,李白這點花花腸子,分明是讓他們在滿朝文武麵前出乖露醜,以報貢院受辱之仇.可皇上還是同意了,如果不給他捧硯磨墨,捧杯脫靴,那就等於是抗旨不遵,別說眼下頭上戴的這頂烏紗帽保不住了,恐怕項上的這顆人頭也都難保,所以,再氣也得老老實實地照辦.於是,金殿上立刻鋪了棉褥,上麵放置了錦墩,李白一屁股坐在錦墩上麵,接過酒杯,把腳一伸道:

“高力士,你快與老李脫靴子啊,可別閑腳臭!哈哈哈”

高力士雖鼻子都氣歪了,但隻好應道:

“是啦!”

高力土隻好捏著鼻子去給李白脫靴子,李白笑嘻嘻地又轉過頭對楊國忠說道:

“國舅爺,快與老爺磨墨!”

楊國忠隻好忍氣吞聲地開始磨墨。

這時,金殿裏到處是哧哧的笑聲,李白這才心滿意足,取過筆來,不假思索,“唰唰唰唰”,龍飛風舞地一揮而就.寫罷,扔了筆,大聲為皇上朗讀了一遍。其大意無非是警告渤海國王,不要太自以為是了,你原以為大唐國並無能人.倘若真要興兵做亂,無異於以卵擊石,弄個家破人亡.不如及早稱降納貢,否則將會是自取滅亡。李白這篇討伐檄文,不知在他腦子裏過過了多少遍,早已經心有成竹了,難得寫得是引經據典,滿篇珠璣,把個唐玄宗李隆基聽得喜笑顏開,拍案叫絕,定要賞他金珠寶貝.李白謝絕了皇帝的封賞,隻說自己酒醉,需要高、楊二人攙扶他出宮,李隆基自然滿口答應,那高、楊二人早沒了脾氣,乖乖照辦,隻求早些能把李學士送出宮去。

李白剛剛走出宮門,忽然醉意全無,甩開大步仰天長笑而去。

自此以後,“李白解文代詔,楊高侍酒脫靴”的故事傳遍了京城內外,李白聲名大振,一些當代名流都爭相與他交好,因此,他的寓所每天總是酒友盈門,門前也總是車水馬龍.那梨園之內,也因李白的加入,又多了許多生力軍.除李白王維之外,象太子賓客賀知彰、草書聖手張旭,皇子李璡、左相李適之、侍禦史崔宗之、侍郎蘇晉、鐵嘴鋼牙焦遂等人,俱是梨園的常客,那李龜年、張野狐、黃幡綽、沈妍、李謨、馬仙期、賀懷智、李彭年、李鶴年等,先前所譜的三百首新曲,沒用幾天就被這些號稱詩仙、詩佛、四明狂客的詩人學士們填詞完畢,美得那唐明皇李隆基一天到晚喜笑顏開.他與楊貴妃幾乎就好象長在這梨園演藝廳裏一樣,白日裏,就如同:“十八伽藍”奏陽春,笙管笛簫籠廣宇;夜晚間,竟好似:三千玉女舞瑤池,明燈高懸照穹廬.唱不盡那歌舞升平.

沒過幾天,梨園也已不象從前了,各路能手紛紛來投,人才濟濟盛況空前,舞台上除有歌舞、器樂之外,又添了參軍戲和二人台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