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包公會試(1 / 3)

第99章:包公會試

第99章:包公會試

老師聞聽,甚為詫異,叫他再往下念,依然絲毫不錯;然而仍不大信,疑是在家中有人教他的,或是聽人家念學就了的,仍不放在心懷。誰知到後來,無論什麼書籍俱是如此,教了上句便會下句,有如溫熟書的一般,真是把個老先生喜的樂不可支,自言道:

“哈哈!不想我寧某教讀半世,今在此子身上成名。這正是孟子有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大樂趣也。’”遂給包黑子起了官稱,即一個“拯”字,取意將來可拯民於水火之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與“正”.乃為治世良臣之意。

不覺光陰荏苒,又過了五個年頭,包拯已長成十四歲,學得滿腹經綸,詩文之佳自不必說。先生每每催促遞名送考.又過了幾年,包拯已十六歲了。這年又逢小考,先生實在忍耐不住,急向包員外說道:

“此次你們不送考,我可要替你們送了。”

員外聞聽,心中大喜,急告知先生,當然同意。先生當時寫了名字報送。即到考期,一切順利.到了揭曉之期,天尚未亮,隻聽得一陣喧嘩,隻見院公進來報喜,道:

“公子中了生員了!”

員外聞聽,喜不自勝.遂定了日子下請帖,設席酬謝先生。是日請先生到待客廳中,員外迎接,讓至屋內,分賓主坐下.然後擺上酒筵,將先生讓至上座,員外在主位相陪。酒至三巡,菜過五味,先生說道:

“若論令郎刻下學問,慢說是秀才,就是舉人、進士,也是綽綽有餘的了,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員外聽說至此,便將生包公之時所作噩夢,說了一遍。寧公原是飽學之人,聽見此夢之形景,似是奎星;又見包公舉止端方,更兼聰明過人,就知是有來曆的,心道:“將來必是大貴”.

到了鄉試年頭,叫包拯赴試,誰知又高高的中了鄉魁。包員外備辦筵席,請了先生坐上席,所有賀喜的鄉親兩邊相陪,大家熱鬧了一天。諸事已畢,便商議叫包公上京會試,員外讓伴童包興一人相隨。包拯起身之時,拜別了父母,又到書房參見了先生。先生囑咐了多少言語,又將自己的幾兩修金送給了包公。包員外夫婦送至十裏長亭,方才分手。包公認鐙乘騎,帶了家人包興,竟奔京師不提.

再說,觀世音菩薩從江西昌南鎮高嶺村點化高家夫婦,去浮梁縣東鄉之高嶺山挖掘“觀音土”回來以後,便去東海巡視一番,順便到瓊洲看了看小龍女的另一佛身媽祖娘娘,近來又做了些什麼功德.師徒倆親親熱熱盤桓了一段時間,見媽祖行事城府頗深,甚為沉穩老練,心中歡喜,計算來往時日也不算短了,反而對家中小龍女及惠岸行者等有些牽掛,遂打算回南海普陀山,媽祖也不便挽留,就率全班人馬將菩薩送出瓊崖境外.

觀世音辭別媽祖等向北而走,正行間,就見王勃滿臉憔悴狼狽不堪而來,急問之道:

“子安,從何而來,奔哪而去,怎變得如此狼狽?”

王勃道:

“菩薩救我,現在下我早已與凡界隔為兩世了,所幸仍又回到神域,隻是這二百多年來,弄得我婆婆不疼,舅舅不愛,無家可歸,每日裏流浪在荒山僻壤,隻吃些別人剩下的殘羹餿飯,好不苦也!”

菩薩驚異道:

“呀!——你本秦甘羅轉世,曹子建再世天才之根,雖高才而命軟,早逝早夭也在情理之中,但也不至運娖尷尬如此?你快把你以往的經曆說來我聽!”

王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