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永樂興武
第133章:永樂興武
遂收拾起了琴劍書箱,起身奔濠州而來。不一日,來到濠州,便往西山古佛寺中遊玩,見那濟公化為周顛,正身倚胡床看著一本沒頭沒腦的書。劉伯溫近前便拜濟公,道:
“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讚化天尊請了,在下劉伯溫請教,請教!”
那周顛哪裏睬他,劉伯溫隨即又訴道:
“小可不辭跋涉而來,全望先生指教!”
周顛見他至誠,便把那自己正看著的書,遞與劉伯溫,道:
“你且拿去讀吧,十日內如背得出來,我便教得你,不然你就不必回來了。”
劉伯溫遂接過書來一看,見與前石匣中所得的大同小異。是日,就在寺中讀了一夜,第二日一早,覺得自己背得溜口兒慣熟,便攜書入見周顛。周顛聽後說道:
“爾果天才也。”
遂給他一一講論剖析天書,未及半日,劉基就已對全書通徹。伯溫欲辭濟公而行,周顛道:
“此術是扶佐帝王之技,現正值今天下亂離,你可先回家中,將來自有分曉。”
劉伯溫別了周顛回到家中,隻是耕田、鑿井,不覺光陰已過十年之期。那張士誠、方國珍、徐壽輝、劉福通等,時常用金帛來聘他任軍師,劉伯溫自想:“此輩皆非帝王之器”,遂力辭不去。
一日,劉伯溫正閑來在家撫琴,作歌曰:
“壯士宏兮,貫射白雲,才略全兮,可秉鈞衡;
世事亂兮,群雄四起,時歲歉兮,百姓饑貧。
帝星耀兮,瑞臨建業,王氣起兮,應在金陵;
龍蛇混兮,無人辯,賢愚淆兮,誰知音?”
歌唱方畢,便聞琴聲有異,便自語道:
“異風拂席,主有才人相訪,待我開門去看來。”
劉基出得門來探看,見果是好友宋濂來訪,遂引進門,分賓主落座,看茶畢,劉基問道:
“宋老兄,久不相見,不知甚風將君吹得來?”
宋濂便指同來的另一朋友孫炎,說了姓名,道:
“我約了孫炎前來,勸你一同往投朱元璋.”
劉基又問道:
“我劉基向聞江淮狂夫,姓孫名炎,不知便是先生麼?”
孫炎俯躬道:
“正是在下!”
三人遂自從晌午直說到半夜,仍秉燭而談,俱言扶佐朱元章起事,乃是天意,言語中相合甚為投機.次早起來,劉基到母親麵前訴說前事,母親便道:
“我也曾聞朱元章公是個英傑,我兒此去,正合吾意,汝便放心地去吧!”
劉基便整頓衣裝等物,孫炎便吩咐隨來的軍校將車馬完備,於是劉基與宋濂、孫炎等同行,在路五六日已至金陵。
次早,來到朱元章帳前謁見,朱元章遂易了官服,同李善長眾官出迎,請入帳中分賓而坐,酒筵談論直至天曉。遂授劉基為太史令,宋濂為資善大夫,二人叩頭而退。
朱元璋對諸將道:
“今常州府及宜興、廣德、寧國、鎮江等處,正是金陵股肱,若不早取,誠為手足之患。”
遂命大元帥徐達掛印征討。郭英為前部先鋒,廖永安為左副將,命通海為右副將,張德勝統前軍,丁德興統後軍,馮國用統左軍,趙德勝統右軍,領兵五萬征取各郡。徐達等受命而出.此後,又相繼攻取常州、江陰、常熟、徽州、揚州等地.
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不久,新任均州知州陪著明朝欽差大臣,帶著朱元璋的聖旨和禦賜朝服,專程趕到武當山,欲封張三豐為正三品道錄司右正的官,他們到了會仙館院門口,讓張三豐的弟子邱元靖進去通報,欽差大臣領著知州和一班衙役隨後便進了會仙館。張三豐聽說欽差大臣親自趕到武當山,早已明白了他們的意圖,決定避而不見,於是,讓人拿出他那邋裏邋遢的百衲衣道袍,還有一雙麻鞋和破鬥笠,加上前不久撿的一把鐵尺。向大弟子孫碧雲吩咐了兩句,順手拿起牆角邊的一把掃帚,出門掃起院子來。他一路掃過去,掃到門口,欽差大臣迎上來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