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臨危受命
第146章:臨危受命
菩薩問道:
“啊!佛祖爺爺,若有急事需他回轉天庭,該怎麼辦呐?”
佛祖道:
“咳!隻要將那神靈,從那‘臭皮囊’中分離出來,扔下它,回轉天界便了,端的簡便宜行!待我在這兒給你等幾個人運作個示範來看,一教你就便知!”
觀世音菩薩聽了心道:“佛祖爺究竟是佛祖爺,你看他把天界與人界,來回來去轉換的程序及其原理等情,剖析得多麼透徹與明白,看來,他對此早已是成竹在胸了,這一班人跟著他幹,還有什麼不放心?想那諸葛亮的前身,本是天機星盧昌轉世,春秋時下凡到齊國為相國晏嬰;後隨黃石公習學兵法,漢劉邦時轉世下凡為留侯張子房,幫助劉邦打天下;功成後又隨赤鬆子修真學道,漸有大成.武帝時轉世下凡為東方朔,因偷竊王母蟠桃二度,遂第四次墮入輪徊;於漢獻帝時托生轉世為孔明.孔明號臥龍先生,助劉皇叔得西蜀,並鞠躬盡瘁,但死後而不已,又於唐貞觀時又轉世下凡為國師李淳風,與其兄袁天罡研究出來了況世巨典;到了明代,他轉世下凡為國師劉伯溫.至清代,他又下凡為位及人臣的協辦大學士紀曉嵐,連這次算上,下凡已經是第八次了,但他哪一次不都是先墮入輪徊,受盡了那人倫之苦?”正想著,忽見韋馱菩薩、媽祖娘娘、穆龜童子及小龍女、護法鸚王巧姬等五神,來在菩薩麵前道:
“南海普陀五神前來報道,願聽佛爺爺法旨!”
如來看了,心中大喜,謂觀世音道:
“咱們就出發吧!北直隸及天津去者!”
卻說張三豐的老徒弟張三省,其首徒鄒宏義,又在梅花樁功的基礎上,獨創了梅花拳.那鄒宏義先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為徒,三人藝成,便分路傳拳授藝。蔡光瑞在輾轉之間,來到了順德平邑馬莊橋,又收張複為徒。張複遂再收李進德、徐進德、鄭玉德三人為徒。清康熙乙酉年,蔡光瑞命李、徐、鄭三人去河南迎請師祖鄒宏義,這就是被武林界傳為佳話的“三德”請師。那李進德、徐進德、鄭玉德三位師兄弟,因此磕頭換貼、結拜為把兄弟,從此這三家世世代代即為武術世家,又為通家之好(參閱常玉慶著《俠覓情緣》).
清光緒初年,李進德的孫子李鼎鑄,攜全家遷居薊縣的東龍虎峪.徐、鄭兩家也從馬莊橋遷居滄縣的偃淄崗定居,繼續致力於教習傳播梅花拳.那時徐家輩輩單傳,到了這輩上,命中無子,卻生了五個女兒.而鄭家掌門鄭紫亭與徐家老閨女徐二旦青梅竹馬、兩情甚篤,便娶師妹徐二旦為妻,兩家複又結為親家.那鄭紫亭有一親姐姐叫鄭紫瓊,見師兄張德成人品武藝俱佳,便自願嫁於張德成為妻.
那鄭紫瓊與徐二旦,已乃是媽祖娘娘和小龍女受佛祖爺爺點化,將兩種神魂複合後的轉世之身.她倆自幼頑皮,且彈跳力極好,不同於尋常女孩,並最喜歡梅花樁,又挺投脾氣,平時總在樁上嬉戲玩耍,功夫長了行走如履平地,甚至玩捉迷藏、踢花踺、投線球.其時,偃淄崗的南半坡有一畝多極平的地塊,各種各樣的“樁”都是現成打好的,集中在這裏,為的是練武方便,誰來,隨時都可以練習.因平時大人們來得多,沒有小孩兒玩的地兒,她倆就找到場院緊北頭兒的那個廢樁來玩.那廢樁因年久破損失修,長短不齊,高的高、低的低,就象那波浪一般,但她們玩起來覺得更有意思,天長日久就於無形之中練就了一身硬本領.
有一天,從武當山來了一個雲遊的老道,叫虛空真人,年紀約有六七十歲,頭發都白了,說是來切磋武藝,先後與幾名梅花拳高手在梅花樁上過招,都輕而易舉的取得了勝利,因此在言語中他話裏話外就有些狂妄.那時,鄭紫瓊年已及聘,徐二旦也已過豆蔻年華,火氣正旺.便直口問老道說:
“您敢不敢與我倆到高低樁上走上一遭?”
起初,這老道有些猶豫,但他內心實在是不服這兩個女流的挑戰,便硬著頭皮說了聲“試試”看吧!就脫鞋走上前去.等上到高低樁上以後,就後悔了.由於這種樁高低不平,正與原來練習的樁功,習慣相反,所以注意力就隻好全集中在腳底下了,心裏總怕拌倒了掉下樁去,因此,精神上高度緊張.再看她們兩個,在那樁上躥高就低,靈活自如,就象兩隻猴子在眼前晃來晃去.忽然,老道一個沒留神,就被徐二旦使一個“母驢尥蹶”一腳踹了個“倒栽蔥”,從樁上摔到了地上,摔斷了踝子骨.打那起,她們姐妹倆名聲大振不說,還把這高低樁命名為“女兒樁”.當地從此流傳一首歌謠:
“梅花拳,梅花樁,練到白頭別發狂;
偃淄崗,女兒樁,摔斷踝骨難逞強!”
再說鄒宏義被請到馬莊後,便定居下來,在此設場收徒,傳拳授藝,一時,從學的門徒不下百餘人,自此傳至第六代,掌門人張如純收徒五人.那大徒弟名叫趙三多,字祝盛,又名洛珠,人家都管他叫‘趙老祝’,威縣沙柳寨人;老二名叫範炳綱,他從小就長得人模狗樣的,因此,人送他個外號叫‘美君子’;老三名叫李雲龍,就是李進德的重孫子,李鼎鑄的兒子,他自小為人義氣,所以人稱外號叫‘小叔寶’,他本也是山東平邑後馬莊人,後遷往北直隸薊縣東龍虎峪村;老四是張如純的親兒子叫張樹平,人們都叫他‘老四’;老五名叫劉鳳龍,字呈祥.他是山東寧晉管家鋪人,生於德宗光緒七年,幼時因喪母隨父入贅後母家,所以遷往直隸威縣沙柳寨長大.他七歲那年拜張如純為師,為張如純的關門弟子,學得一身好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