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一些正麵評價,眾人才平靜了許多。
楊成亮壓壓手:“好了,大家都冷靜一點,總裝備部做事向來有分寸,不會隨便開玩笑,我們也要認真對待,認真考慮這型坦克的真正戰鬥力。”
特種車輛研究室主任點點頭,開始介紹具體情況。
“這一型坦克的外觀沒有大幅度的改動,但是車體數據明顯有了相當程度的變化。除了在車體後部使用一塊高能量密度電池,以及電驅動發動機取代了柴油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之外,它的炮塔上也配置了一門電磁炮,這取代了傳統的化學能火炮。”
“可以說,這型坦克完全實現了電磁化。”
“按照設計圖紙上提供的數據,這門電磁主炮可將一枚金屬穿甲彈加速至3000m/s,這個數字大約超過目前主流坦克主炮的一倍,憑借著如此高的初速度,金屬穿甲彈足以貫穿任何一型坦克的正麵裝甲。而當其發射殺傷爆破榴彈、可編程炮彈之時,由於炮彈內的微型電子元件難以承受如此高的加速度,所以隻能調整功率將其加速至2000m/s,但這樣的速度同樣驚人,一般的目標將絕無逃避打擊之可能。”
話鋒一轉,這位主任依舊憂心忡忡,他說出自己的擔心:“可是眾所周知,電磁炮開火時消耗的電能太高了,而且電動機功率也有限,如果開一次炮要調動車身全部功率的話,那麼就很可能會出現坦克在行進中不能開火,開火則無法機動的尷尬局麵。”
楊成亮說:“是的,關於這塊至關重要的電池的性能我們一概不知,但總裝的人已經向我表示,新一代電池的功率和儲能密度足以滿足坦克的一切需求,至於具體數值,暫時還是最高機密。”
他掃視一圈:“同誌們,既然我們不打無把握之仗,那就按照最高標準進行,設想電池足夠使用,如果最後電池研發失敗,那我們就換上功率更大的燃氣輪機去發電。”
二級軍士長問:“楊設計師,可以讓我看一下這型坦克的武備嗎?”
楊成亮點點頭,他一向十分看重部隊官兵對於武器的使用經驗和直覺,這對於設計很有幫助,於是立刻調出了具體的圖紙和數據。
“1門125mm口徑電磁炮、1挺14mm口徑電磁並列機槍、1門20mm車頂遙控機關炮、車體後還配置了6枚垂直發射的防空/反坦克導彈,2架無人偵察機,以及1台主動激光幹擾裝置、1台主動攔截裝置等輔助武器。”
“信息感知方麵,除了車長周視儀和炮長周視儀之外,該型坦克還配置了全新一代的AR增強現實技術,通過遍布車體的傳感器讓駕駛員不再有任何的目視死角,同時,為了應對光電幹擾的情況,坦克還融入了一台毫米波雷達作為信息補充,可切換運用。”
二級軍士長思考了一會兒,點點頭:“這是一款全能的坦克,在野外作戰憑借主炮占據優勢。而在城市作戰中,結合無人偵察機,炮塔上那門射界極開闊的20mm遙控機關炮也可以依次摧毀高處複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