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下車!列車到站了!”
正靠在車廂睡覺的德特裏希上尉被一陣巨大的喧囂聲吵醒了,他警覺的睜開眼睛,手指下意識的搭在扳機上,過了幾秒才發現原來是列車抵達終點站了,大量的士兵和軍官們正在魚貫下車。
他又看了一眼手表,在鐵軌修複完畢之後,列車又一路轟鳴行進了超過12個小時,伽利略導航係統已經失效了,作為冗餘備份的GPS和北鬥的信號也不太好,他的單兵終端看不見自己具體的坐標位置。
這裏應該是波蘭?
德特裏希上尉心想著,背著繳獲的電熱化學步槍,獨自走到列車盡頭的車門位置。這時,他發現列車的終點站之外已然是一條完備的大規模防線,以及縱深方向上更多的工程現場。
放眼所及,無數工程機械正在這裏日夜不停的開工,將數以千噸的土方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大量的德國製造的奔馳重型卡車正將混凝土傾瀉而下,澆築在已經打好的鋼筋上,從而建造成一個個永久性的防禦工事,工程部隊和民間建築公司二十四小時的運作著,將防線變成一頭恐怖的鋼鐵怪獸。
此外,在防線的周圍,大量的軍隊正在轟鳴著開赴前線,調往各個戰區,他們穿著各式各樣的軍裝,有敗退下來的歐洲各國軍隊,也有當地的波蘭軍隊,甚至還有一些俄羅斯的作戰人員,看上去混亂而又繁忙,人潮湧動,裝備繁多,簡直誇張極了。
最後一批下了列車的德軍正聚集於火車站南端,等待著新的作戰指令,他們是柏林戰役中最後的幸存者,恐怕也是作戰技能最嫻熟的直接戰鬥人員了,沒人敢輕視他們的能力和作用。
德特裏希上尉也跳下了火車,在兩名警衛的保衛下和人群一同擠向南端,這時,這些德軍又被十幾輛波蘭軍隊的T72MZ1坦克和BWP1步兵戰車擋住了去路。
為首的T72MZ1坦克上,一名上尉跳了下來,舉著喇叭用粗糙的德語喊:“我們是波蘭陸軍第16機械化步兵師下轄的第9裝甲騎兵旅,你們的營地設置在新的作戰區域,請跟在我的車隊之後一同進發!”
空中,三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從低空中掠過,旋翼的呼嘯聲擋住了這名波蘭上尉的話語,這名上尉隻好打出一係列手勢,讓這些德國人跟著自己走。
於是乎,這些從柏林絞肉機中幸存的德軍,又跟隨著這支波蘭裝甲部隊前往新的作戰區域,等待著接受新一輪戰火的考驗。
德特裏希則發現了一些奇怪之處。
1991年,隨著蘇聯選擇新自由主義而隨之轟然倒塌,那幾乎毀滅世界的冷戰也正式結束,而此前在波蘭華沙成立的華沙條約組織也不可避免的淪為曆史長河中的一朵脆弱泡沫,曾經駭人的軍事力量也隨之解除和分散。
全麵融入西方的波蘭極度渴望擺脫蘇聯陰影,不惜加入北約作為與俄對抗的前沿陣地,空軍以計劃訂購F35作為去蘇聯化的標誌,但其全套蘇製軍事裝備仍是打磨不掉的鋼鐵骨架,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波蘭軍隊的去蘇聯化仍然沒能成功。
所以充斥在視野內的大量蘇係風格明顯的軍事裝備便不足為奇了。
而真正令德特裏希上尉感到奇怪的是,在不遠的另一條野戰公路上,居然還有一長列的T90N主戰坦克和超簡化版本的T90MDE型主戰坦克,這些可都是俄軍的製式裝備,如今居然也開到波蘭了。
一時間,他有些分不清是波蘭軍隊敗退到了俄羅斯,還是俄羅斯軍隊頂到了波蘭。
德特裏希上尉隻好問身邊人:“我們現在在哪兒?”
一名士兵很是吃驚:“上尉,你不知道這是哪兒?”
德特裏希有一點尷尬的點點頭:“之前睡過去了。”
士兵有些鄙視這個軍官的不專業,他說道:“這裏是華沙,是東歐大防線的中心區域。上尉,在指揮我們作戰之前,你應該要先學會看地圖的。”
華沙防線是歐盟與俄羅斯聯合擬定建設的超大規模防線,雖然精密程度無法與曾經的馬奇諾防線相比,但它的長度、縱深、規模、技術裝備都堪稱前無古人。
歐洲各國敗退的軍隊加上波蘭軍隊往這條防線裏塞了足足快一百八十萬人,再加上俄羅斯超過四個集團軍的西進支援兵力,讓這條防線目前光是作戰部隊就超過二百萬兵力,傳統的陸戰裝備則超過兩千輛坦克,八千餘門大口徑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