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久,直到數字時間表上的時針數字悄然跳躍了數個點之後,懸浮於主控台上的AI才再一次開口了。
“即使知道了具體的星圖坐標,你們也難以抵達遙遠無比的恒星係,更難以在恒星係中的那顆氣態巨行星的行星環之中找到規模龐大的文明遺產,而且你們也很難憑借著一己之力帶走全部的遺產,所以最終將其重新利用起來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楊衛封:“燭火再幽暗,一旦碰到了無邊的野草,也能頃刻之間化成一片明亮的火海。”
AI:“它距離太陽係超過1500光年,在地球觀測數據庫中,它的代號是恒星KIC 8462852,星圖坐標位於天鵝座與天琴座之間,其體積比太陽大50%,溫度比太陽高1000攝氏度,恒星外軌道有一顆氣態巨行星,文明遺產就在這顆氣態巨行星的行星環之上。”
郭煒穆:“1500光年?”
AI:“是的,距離1500光年。2016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塔貝莎⋅博亞吉安團隊與拉斯昆布瑞天文台合作觀測了這顆恒星,發現這顆恒星係的光度變化異常,那是我們曾經在1500年前設置的小型恒星光芒屏蔽係統的工作機製,導致了光芒亮度異常變化。”
楊衛封:“是這樣。”
AI:“你們實際上掌握著這顆恒星的具體位置,但1500光年的距離對於地球而言如同天塹,除非你們能夠在火星軌道上建立巨大的空間躍遷裝置,否則僅靠超光速太空艦的推進裝置,抵達那兒也需要足足8年之久,返回則又需要8年,等你們回來時,也許地球已然變成了一片廢墟。”
楊衛封:“空間躍遷裝置……”
AI:“對你們而言,空間躍遷裝置幾乎是不可逾越的技術門檻,即使是巴納德人也很難製造出可以折疊1500光年距離空間的躍遷裝置,所以這對你們而言幾乎是一條絕路。”
楊衛封抿了抿嘴唇:“還有其他的方式能夠快速抵達這顆恒星係嗎?”
AI:“有也是有的,啟動太空艦的曲率發動機,以超光速形式直接對準恒星係,不留任何一點給聚變發動機常規航行的空間,以幾乎自殺的方式遵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方式航行,這樣隻需要3個月就能抵達恒星係,但後果卻很很可能是來不及減速而一頭撞上某顆恒星,超光速狀態下,你們會瞬間連人帶艦的一同變成支離破碎的火球,連骨灰都留不下來。”
“當然,還有更大的概率,你們會一頭錯過恒星係,並且保持著驚人的速度向前衝擊,回頭之後也許需要更長遠的時間,大概需要幾十年之久。”
楊衛封細細盤算:“但如果成功的話,六個月的時間,也許可以趕得上。”
“你說的沒錯,”AI:“我在二十分鍾之前調閱了地日拉格朗日點的遠巡號偵察衛星的數據,那艘隆斯德太空巡洋艦正在以聚變發動機的推進速度航行,似乎還需要對一顆流浪行星展開偵察和數據探測,因此抵達太陽係還需要8個月的時間,你們隻有2個月的時間差。”
楊衛封定定的看著郭煒穆:“首長,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