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裏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踏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鬆翠柏,曲徑通幽。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韻鍾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刹因此名揚天下。
饒是如此,唐伯虎卻絲毫沒有停下腳步欣賞美景順便吟詩作對的興致,事實上,出了蘇州西閶門,唐伯虎就一聲響徹雲霄的浪笑,外衫一甩,腰帶一提,氣至丹田,貫穿全身,輕功全力施展,一馬當先一泄千裏,陽光下隻留下一層淡淡的影子,如果識貨的武林中人看見,必會驚呼不已,哎喲媽呀,這疙瘩身法輕靈飄逸,莫非是傳說中盜帥楚留香的留香千裏身法?如夢如幻,似霧似電,快就一個字,他隻說一次。
從蘇州西閶門跑到寒山寺,一支煙的功夫都沒到,哦,錯了,那個時代沒有煙,是一株香的功夫都沒到。
全程唯一的目擊者,當時在楓橋邊上放鵝的張老漢說:“當時俺在睡覺,突然聽見“嗖”的一聲,然後河麵上留下了一條淡淡的水紋,俺家的鵝又叫喚的厲害,俺就知道肯定是唐伯虎過去了”。
蘇州總捕快古蒼月麵色鐵青,冷道:“張老頭,你要實話實說,你就聽到了“嗖”的一聲,你怎能確定就一定是唐伯虎過去了?再說,當時你在睡覺,你能確定你聽到的是“嗖”的一聲,而不是“呼”的一聲,或者“哧”的一聲,你想清楚再說,否則小心我抓你進去吃板子”。難怪古蒼月鬱悶,自己都快退休的人了,卻發生了這檔子的事,一個名人,一個各路媒體的寵兒,一個才子,一個有著眾多fans的明星,在他的管轄範圍內突然就失蹤了,而且目前為止毫無頭緒一點蛛絲馬跡沒有,自己怎樣也難逃幹係,就算六扇門的大佬們念自己兢兢業業多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加怪罪,自己也覺得對不起自己,都快退休的人了,難道真要帶著遺憾離開自己戰鬥了大半輩子的工作崗位?
張老漢人老而不衰,聲音洪亮:“俺是沒看清楚,但是俺養的鵝看清楚了,俺家鵝告訴俺,千真萬確,過去的絕對是唐伯虎”,見古蒼月及身後的秋香,祝枝山,文征明等人麵露不信,聲音又大了幾分,“俺家的鵝聰明,不認識別人,但江南四大才子就算了磨成灰了它們也絕對認識,他們四個每次到寒山寺來,都會偷俺的鵝宰來吃,時間長了,鵝們聽見他們腳步就會受驚,不信你看,江南四大才子來了啊!”說著手一指祝枝山,百隻白鵝本來在水裏悠然自得,一見祝枝山,同時大叫,展翅欲飛者有之,埋頭潛水者有之,惶恐戰栗者有之,屎尿齊流者有之,一時間,場麵一片狼藉,幾百隻白鵝如逃難般遠去,留下一地的鵝毛鵝屎。
古蒼月頓時信了,秋香也信了,所有人都信了,有時候人會騙人,但鵝不會,看張老漢的百隻百鵝如此反應,想必在這過去的幾年裏,江南四大才子與這群鵝,在偷與被偷之間一定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祝枝山黑黑的臉上居然透出一絲紅來,弱弱的說:“大家不要用這種眼神看著我,都是唐兄的主意啊,每次我們四人出來遊玩唐兄總是感情奔放靈感不斷,我們隻是投其所好罷了”。
文征明一邊撣掉身上落著的鵝毛,一麵補充道:“祝兄所言極是,唐兄的激情澎湃是我們幾個模仿不來的,他還做了一首詩呢,山下一群鵝,噓聲趕落河,下河捉鵝醫肚餓,吃完回家......”偷眼見秋香麵色越發的陰沉,終於沒敢將吃完回家玩老婆這句吟出來。
這個時候,唐伯虎已經在開往鎮江的船上了。
唐伯虎留香千裏發出一身臭汗,終於在寒山寺旁峭壁上找到了那幾株古樹,紅葉繽紛如血,周圍卻一個人都沒有。
午後的陽光亮的刺眼,周圍卻安靜的讓人窒息。
唐伯虎靜立了很久,恢複了幾分冷靜,難道自己判斷失誤,父親已逝多年,自己親手將父親葬在太湖之畔綠柳之旁,這托葉寄意的另有其人,可是父親身前生性淡泊,超然脫塵,並無知交好友,《正道集》是父親平生所學之大成,也隻有自己讀過,旁人又怎能知道這開篇第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最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