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舉顥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莫過於跨成祖、英宗、明宗三朝的曆王印雲墨。不但在《顥史》列王傳中頗多刻畫,稗官野史裏更是濃墨重彩大加渲染,傳他美姿儀、有異能,乃是天上星宿下凡。而百姓們最為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曆王死而返生、衣錦還朝的奇談。
傳說雲熙二年秋末,一日明宗皇帝起登高之興,攜百官駕臨城東摩天樓,忽見東南方向,山巒間有赤黃兩色雲氣衝天而起,氤氳不息。帝召司天監台官狄雪英,令他占驗此奇異天象。
狄雪英奏道:“山川皆能吐氣,氣雖虛無縹緲,卻是上天垂象,能定吉凶。自古氣有瑞氣、喜氣、勝氣、妖氣、屍氣、宰相氣、將軍氣等等,種種不同。另外還有天子氣。據史官記載,聖上降世時,慶王府上空有青、黃、赤、白、黑五色雲氣貫入紫微,團團如蓋,現龍紋,結鳳彩,此為天子氣。”
帝問:“狄卿細觀今日此氣,是何征象?”
狄雪英道:“此氣似煙非煙,似雲非雲,鬱鬱紛紛,觀赤黃二色,狀若龍形,是為瑞氣。瑞氣現,則人君當有祥瑞之事。瑞氣中又有王氣隱隱吐出,直上衝於房心之間,當征祥瑞源於皇室。微臣不揣淺陋,請聖上遣人查探氣現之處,看是否有皇裔流落民間。”
帝便命紫衣衛前往查探,發現東南方向約十裏外的界山山麓瑞氣籠罩。山麓有一座聲名遐邇的道觀,正是禦敕玄魚觀。
玄魚觀主持乃是一代道宗微一真人,見紫衣衛奉召而來,掐指而笑:“時機至矣。”施施然來到禦前道:“瑞氣現於界山,是上天垂意,應氣之人可見天日了。”
帝問:“此瑞氣應在何人?”
微一道:“一字並肩王嫡子,成祖皇帝特賜國姓收為皇裔,曆王殿下。”
語出百官震驚。人人皆知明德年間,曆王十五歲而夭,同年薨逝的還有章承太子,如今十五年過去,何以又出來一個曆王殿下?
帝亦驚異不已。微一取成祖皇帝密詔示帝,道:“先師懸機子早有占算,曆王殿下命照七殺,若不棄姓更名、避世隱居,必有夭亡之虞。帝不忍,便與先師定下一計,假稱曆王夭折,韜光隱晦以避凶煞,又命先師將殿下秘密收留於玄魚觀,待十五年後劫難過去,方能現世。如今時機已至,正是殿下重見天日之時。是否迎接曆王還朝,還請聖上定奪。”
帝擎密詔於手問:“眾卿有何意見?”
百官議論良久,意見不一,或有疑皇裔身份是否屬實。內閣重臣方密率先道:“成祖皇帝遺詔,臣等自當遵從,不從者當以抗旨論。老臣忝居朝堂三十餘年,倘真是曆王,老臣一見便知。”
帝頷首道:“好!擇吉日,眾卿隨朕前往玄魚觀迎接皇叔。”
翌日吉時,帝率百官駕臨界山,但見漫山雲蒸霞蔚,隱約見長虹如臥、光暈潤澤,疑入仙家之境。及玄魚觀,見觀門洞開,一人白衣勝雪,烏發不簪,足踏芒鞋,長袖飄飛,似騰雲駕霧而來,恍惚已至禦前,恭行道禮,但笑不語。
方密仔細端詳,見他容貌俊美而不失清華,儼然與仙逝的並肩王有七八分相類,心中已信了幾分,又看他額間一豎紅痕如印,眉目神態無一不似往昔,更是確信無疑,瞿然叫道:“曆王殿下千歲千千歲!”
幾個老臣見之無誤,亦拜道:“曆王殿下千歲千千歲!”眾官紛紛拜倒,一時“千歲”之聲響徹山麓。
帝親自上前,執手凝噎:“有生之年再見六皇叔,朕之萬幸也!”言罷慨然淚下。當即命人淨水潑街、黃土墊道,以親王隆禮,將曆王由洛陵南門迎入皇城。
不到一日,此事便在京城百姓中口耳相傳,愈加繪聲繪色、如臨其境,把個詐死托生的王爺渲染得有如謫仙,界山玄魚觀的香火更是陡然旺盛數倍不止。
“太假了,”印雲墨一麵理著身上新換的親王冕服,一麵挑剔地搖頭,“太假了。”
印暄端坐啜飲貢茶,不以為然,“再沒有比這更真的法子了。朕算是看明白了,越是故弄玄虛,就越讓人信以為真,這魏吉祥還頗有些鬼點子。”
“我是說皇上哭得太假了,辣椒味還擦在我袖子上。”
印暄麵上一僵,沉色道:“你以為朕看到你這副嘴臉能感動得哭出來?”
“什麼叫這副嘴臉,皇上用詞未免不雅。再說,我的臉有問題麼?”印雲墨湊近他,側麵抬起下頜。
印暄迅速別過臉,見架子上一隻羊脂玉瓶光潤如頰,不由皺眉。又移目看旁邊一方雕飾祥雲的墨硯,更是心堵。最後不得不闔目仰頭,將杯中茶一飲而盡。放下茶杯後,方才平靜下莫名心悸,淡淡道:“禦前泆行失禮,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