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綎押解緬甸俘虜還有一段日子到京,向楓看這幾日無事,便帶著聞敏去看了朝廷賞賜他的住宅——一處位於城西的三進院落,住宅空間很大,看著有些年份了,院內亭台水榭錯落有致,環境也幽靜,隻是長期無人管理有些頹敗之像,還有一股莫名難聞的味道。
聞敏站在院子裏打量幾眼後便直搖頭,說不太喜歡這裏,遠沒有黃州的住所好。
向楓也不喜歡這裏,但還是要住下,像他這樣在外手握重兵的武將,如果不將家人安置在皇帝的眼皮底下,那是要招猜忌的。他準備找人來好好修繕一番,再將黃州孟菊她們也一起接過來。
向楓安排好住所修繕事務後,也就懶得去管了,打算和聞敏到處逛逛。可未曾想到的是,他到京城且受皇帝和兩宮太後召見的消息迅速傳遍,這幾日前來會館投帖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有政界,有軍界,亦有商界和各路名流,爭相過來結識,弄得他根本出不了門。
向楓如今是一方大員,自然知曉不能與官員過多接觸的規矩,不然即使皇帝理解,恐怕那些言官也會參上一本,故對來訪之人大多避而不見,隻有選擇性的接待了一些人。
頭一個接待的是吏部尚書孫丕揚,此人為官既清廉又嚴格,聲望隆盛,向楓自是不敢怠慢。
孫丕揚年逾花甲卻極為健談,他不厭其煩地與向楓闡述自創的銓選官員的掣簽之法,說此法不僅得到朝野認可,就連聖上也讚許有加,要向楓在軍隊中可一並推廣。
向楓之前在雲南,陳用賓曾和他談及過吏部這“掣簽法”,故有所了解。
為了防止他人為職位安排走後門托人說情,孫丕揚將全國分成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大區域,在竹簽上寫著任職地名,讓通過考核有資格參加候選的官員自己抽簽,朝廷按簽委任——真是好壞聽天由命,誰也沒脾氣。
向楓當初對這“掣簽法”感覺有些好笑,今日聽孫丕揚這麼一說,還真覺得是那麼回事,可以一行。
都說朝廷要“辨才任官”,可何為“有才”?何為“無才”?都無非是人言而已。比如有人在官場上人脈廣,自然誇他有才的人就多了;又比如有人攀了高枝,對方仗著權勢昧著良心說他有才,你吏部是聽還是不聽?可見這有才無才隻是個說法而已。
同樣任職知府,在富庶的江南和苦寒的西北就有天壤之別,根本就是那些官員願不願意去的問題,實在和有才無才沒有太多的關聯。
即便一個官員有真才實學,因無關係而被委任去西北偏遠之地任職,恐怕他也會懷著一顆被貶之心而去,那份才氣因為委屈而不想用在政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