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才很快地就起複啦,成為了戶部尚書,這位不是最愛財麼?當然也算是斂財有術,楊廣覺得要是這位能在戶部有所作為的話,自己說不定會放過他一馬!
呃,不是,會留下他的小命兒。
可惜,沒想到的是,這位竟然在試探了皇帝的底限之後,又上疏彈劾皇帝了。
楊廣也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啊還是鬱悶為好了。
不過顯然,李三才這是狗改不了□□!
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你。
反正朝堂上看他不順眼的多了去了。
皇帝略微地暗示了幾句,十三道言官就開始彈劾他與民爭利啊,謾罵君王之類的,總歸罪名五花八門。
楊廣有些遺憾,做人失敗到這個地步,其實也不容易。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洗白黨,首輔葉向高,去年死了的顧憲成等人都是他的盟友,李葉向高甚至不顧結黨之嫌,幫李三才說好話。
楊廣也不是沒有準備哇,他雖然沒有安排人手專門去查李三才的罪名,可架不住自己有外掛啊。
李三才為官這多年,幹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兒係統哪裏記載的清清楚楚的,藍後,看到他的家產數額時,饒是葉向高等人也不算清廉,可也震驚不已。
也惱不得皇帝生氣哇!
堵住了大臣們的嘴之後,李三才很快地就被皇帝給下了大獄,著三司會審。
落井下石的絕壁不是一個兩個,有了這些人動作,李三才要是還能翻身,楊廣覺得自己就不用當這個皇帝了。
李三才倒了,這是毫無異議的!落了個滿門抄斬,也實屬咎由自取。
隨著李三才的倒台,楊廣下了一道禦旨,告誡朝臣們別結黨,別觸探自己的底線:“年來廷臣紛爭,議論混淆。朝廷一再優容,置之不理。近日更加懷私逞忿,沽名妄言,攻擊排擠,致大臣不安其位,皆欲救去,杜門不出,甚傷國體。自今以後,務必秉公奉職,勿徇己私,各立門戶,結黨亂政,互相紛爭,顛倒是非,誣詆要譽。否則,必罪不宥。”
至於多少人能察覺出來皇帝起了殺心,又有多少人覺得陛下是在虛張聲勢,那就不得而知了。
總歸,楊廣覺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他們要是不聽,再犯到自己手裏,那可千萬別怪自己心狠手辣就是了。
萬裏四十一年,朝鮮國王李琿奏言:日本使者頻頻前來要挾和議,大有興兵入侵之勢。請大明□□選將帶兵入朝鮮,督同本國訓練軍隊,防備日本。
遼東巡撫張五典上疏:可用南方兵教練朝鮮水兵,用北方兵教練朝鮮陸軍。兵部尚書王象乾說:出水陸兵到朝鮮。餉銀難繼,宜以中國之事責中國,以屬國之事責朝鮮,朝鮮是屬國,隻能如此處理。
楊廣卻不同意王象乾的意見,他剛剛才白白得了四五百萬的意外之財,所以有的是錢招募士兵,修造軍械、兵船。
當然,還有沿海地區頻出的倭寇,總之,大明和小倭國遲早有一戰,有了朝鮮現成的借口,一點不費事兒,不用琢磨找借口,善莫大焉。
不過事情也沒那麼簡單,想要招募練兵,想要修造軍械、兵船,也是需要人手和時間的。
盡管利用係統,挑了百十號人可以用,不過剩下的需要時間啊,隻能慢慢來。
多事之秋的萬裏四十一年,兩畿、江西、河南、山東、湖廣、廣西、遼東大水。
災民無數,向京都移動,楊廣沒法子,隻能拿錢出糧救災。
正好開河運,修築要塞,大量地招收流民,能吃口飽飯,喝口熱湯,百姓誰會去造反?
這些活計,卻是男女,甚至是老少都招,如何能不讓百姓們動心?
皇帝在民間的口碑一直不錯,這下子更加英明神武起來了。
說的也是,盡管皇帝一直不上朝,可是在民間的口碑卻是很不錯,真是讓人想不通啊想不通!
想不通就算了,歌功頌德的折子將乾清宮差點就淹沒了,小孫子朱由校崇敬的目光讓楊廣很受用,至於其他人,一邊兒玩去吧。
比如說太子什麼的。
就是醬紫不待見朱常洛。
沒用的東西,成天地跟個小鵪鶉似的模樣,真是讓人看不慣的很呐。
如今朱常洛的地位穩固,他的兒子也很受皇帝的重視,可是這個朱常洛還是大氣不起來,楊廣也算是明白了。
這位已然養成了這種性子,想改,隻怕是難了!
他就是看不上這種上不得台麵的,沒有氣度,一切完蛋!
看臉看顏的世界就是醬紫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