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銅河市,經略有道! 第785章 產業結構轉型陣痛(1 / 2)

第四卷:銅河市,經略有道! 第785章 產業結構轉型陣痛

第四卷:銅河市,經略有道! 第785章 產業結構轉型陣痛

“現在有請市委領導為灣寶產業園三期項目奠基培土!”

伴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趙繼文、唐天宇、錢學棟、季成龍、陳忠、王千林、郭雲晨、邱光紹等一幹常委各自站定位置,然後掀起鐵鏟準備動土——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隨著唐天宇動了第一鏟,其餘眾人才紛紛開始動鐵鏟。

《銅河日報》的時政記者龔向前用相機抓拍到了這一瞬間,不禁皺起了眉頭,暗忖明天這篇報道該如何來寫才好呢?盡管目前銅河的情況是政務強過黨務,但這種大型活動,理應還是由黨務一把手作為表率,如今竟然是政務一把手動了這第一抔土,個中滋味顯然耐人琢磨啊。

龔向前是銅河時政記者第一人,有足夠的采編經驗,文風以沉穩、大氣、厚重著稱,在渭北省內媒體界也小有名氣,但如今卻是有點犯愁,因為如何來寫這篇報道與文筆好壞無關,而與對時局的判斷有關。

還未來得及反應過來,《渭北日報》銅河記者站的年輕女記者已經衝到了常委之中,直接攔住市長唐天宇,進行采訪。這名年輕的女記者沒有經驗,隻憑著第一印象,去堵唐天宇,太過盲目了一些。

龔向前微微一愣,猶豫再三,還是偷偷地攔住了趙繼文,準備詢問關於灣寶產業園的問題。

趙繼文對龔向前有點印象,知道這是個很厲害的記者,以前沒少專訪過自己,他臉上帶著笑容,指了指不遠處的唐天宇,輕聲道:“灣寶產業園一直由唐市長主抓的項目,他最清楚不過,還是采訪他比較好。”言畢,趙繼文背著手,行色匆匆地離開了奠基現場,其他常委如王千林和季成龍,也緊隨趙繼文低調離開。

龔向前這下弄清楚了時局,暗自苦笑了一聲,其實從最近趙繼文的行程能分析出一點門道,趙繼文一直在故意往後站,降低自己在公眾麵前的曝光率,另一方麵也在竭力地把唐天宇往前推。趙繼文這是在為自己退居二線作打算,而唐天宇則是銅河班子共同默認地大當家。

分清楚個中利害關係之後,龔向前展現出時時政首席記者的優秀素質,三兩下便擠到了最前麵,舉手提問道:“請問唐市長,灣寶產業園一期工程以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技術的企業為主,二期工程以精密製造、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的企業為主,那麼三期工程又以哪一類產業領域為主呢?”

唐天宇見記者問到了點子上,揮了揮手,笑著介紹道:“三期工程項目主要還是圍繞前兩個領域,除此之外,還會引進與高新技術有關的一係列企業,比如新材料技術——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新能源及節能技術——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高效節能技術等。”

龔向前緊接著又追問道:“唐市長,這些領域都很高端,但似乎有些不接地氣,因為引入的絕大部分企業都不適合本地市民就業,如今市內還在同期開展國企改製,不少市民麵臨下崗危機,政府又該如何解決銅河本地市民的就業問題呢?”

唐天宇暗忖這個記者有一定的水平,提出的問題很尖銳,也是普通老百姓想要知道的內容。

唐天宇保持微笑,有條不紊地解釋道:“引入有技術內涵的企業,目的是改變銅河現在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淘汰掉陳舊、僵化的傳統產業。正如大家所注意到的,國有企業改製後,市民很多人下崗了,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都是那些無法維持下去的產業。以礦業為例,它曾經是銅河的發家之道,但經過多年開采之後,銅河大多優質礦源都被開采殆盡,所以礦業不可避免地萎縮,從事這個領域的市民必然麵臨生存危機。所以銅河不可不避免地需要麵臨產業變革的陣痛。”

“選擇新的強市戰略,必須要跳出以前的資源消耗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領域,找到最有前景的產業。而從目前國際上的趨勢來看,高新技術領域企業是最有核心競爭力的。從短期來看,還無法給普通市民帶來就業,但從長期來看,這些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收能力。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個團隊可能隻有五個人,但他們研發的一個實用軟件,能產生一百萬的利潤,進而能為政府創造近二十萬的稅收。有了這筆稅收,政府可以建造更多的公共項目,比如廉租房、學校、醫院等。而市民也不要怕沒飯吃,銅河外來人口變多,服務業必然繁榮,會需要大量的人員作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