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寅東聽到唐靜芸這樣的話,不由一愣,抬頭看向唐靜芸的時候,就見她微微低垂著頭,一雙鳳眸上彎著,在笑意的背後似乎潛藏著什麼看不透的深沉和冷意,不由動了動嘴。
“不要問我,”唐靜芸抬手阻止了徐寅東的要出口的話,“我也隻是出於善意的提醒罷了,徐董不用太在意。”
怎麼能不在意?徐寅東在心裏苦笑。這唐靜芸說話說半句還真實吊死人啊!可他偏偏還什麼都問不出口。不過他一直都覺得唐靜芸不是普通的人。畢竟她的那種自身帶著的氣度就平凡不了。
居宜養氣,說的就是這樣本身的氣質。
一個成天麵朝黃土的農民,就算是給他一身西裝,也穿不出上流社會該有的氣質來。
所以,唐靜芸這樣的話,他還是記在了心上,暗自琢磨著,那些和魏家有牽連的產業,看來都要盡快脫手了。
等到日後魏家的事情爆發的時候,看著滬市不少商人哀嚎連連,別人都在說徐董高瞻遠矚的時候,其實沒有人知道,徐寅東內心也是慶幸無比,如果不是聽了唐靜芸的話,恐怕他也逃脫不了這個命運!
唐靜芸笑著夾一筷子的牛腩,“以前我就和我一個喜歡最偏門生意的朋友說過,這年頭呐,人如果能夠光明正大的走在陽光下麵,能夠做千萬人的生意,能夠賺千萬人的錢,夜裏能夠敞開了大門睡覺,這才是將做生意做到的極點。”
“哈哈哈……”徐寅東忍不住大笑起來,豎起了大拇指,“高!這個說法那可不知道是多少人盼望著的,莫非唐總做到了?”然後掏出煙,遞給了唐靜芸一支。
唐靜芸接過煙,拒絕了徐寅東為她點煙,自己掏出一支給點上,笑道,“沒有啊,這樣的境界太困難了。不過我有個好主意。”
“什麼好主意?”
“當然是找個位高權重的男人靠著唄,有這樣一棵大樹在背後,誰還有膽子說東道西?”唐靜芸抽了根煙,眯眼笑了起來。說起來,這輩子還真是幸運無比,薑曄這個男人不就是現成的大樹嗎?
徐寅東愕然,沒有想到唐靜芸居然會給出這樣的答案,猶豫了一會兒,“唐總,你可別走歪路啊……”像唐靜芸這樣的女子,就算是娶到他們徐家門裏做媳婦,那在他眼裏都是高攀了,她可千萬別有什麼其他的念頭啊!
唐靜芸聞言,啞然失笑,“不說這個,吃飯,吃飯。”誰特麼要做人情人啊,她可是早就結婚的女人,就算是想要做人情人,也得問問薑曄手中的槍答應不答應!
酒過三巡,兩人也吃的差不多了,唐靜芸抽了口煙,眯起眼,舔了舔自己的嘴唇,“徐董,咱們也算的上是老交情了,我當初助你除了胡毅這個吃裏扒外的小子,關係那是一直都不差的吧?”
徐寅東酒量很好,雖然喝了不少,但是依舊心中清明,此時聽聞,心裏突然就是一緊,這唐靜芸連胡毅那個人情都擺上台麵了,所言之事肯定不小,當下也是正色道,“唐總請講。”
“我隻是想問一句,徐董心中是怎麼權衡國家二字的?”唐靜芸斜倚在椅背上,眯眼看著徐寅東,鳳眸幽深,抽煙的動作裏帶著幾分慵懶,隻是慵懶中有種鋒銳,似乎要看透徐寅東。
“國家國家,先國後家,先有安定的環境,才有我們如今富足的生活。”徐寅東笑笑,說了一個很官方的回答。
《禮記·大學》有雲:“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古人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思考家國關係了,在那個朝不保夕卻各種思想流派井噴式爆發的年代裏,便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念。
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家庭的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麼他(她)也一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而在思考家國關係中,又麵臨著是大我還是小我的問題,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念頭。
唐靜芸曾經在上這一堂課的時候,就提出過這樣的疑問,家和國,到底如何衡量。
唐靜芸不知道徐寅東這話裏有多少是真心的,但是她考量過徐寅東一路發家走過來的曆程,她卻是知道一些外人所不知道的東西。
其實,在徐寅東發家那個年代,國內的經濟水平很糟糕,金融體係的構建是一件很苦難的事情。國貧則人弱,人弱則被人瞧不起。
而眾所周知,徐寅東的第一桶金其實是在國外積攢起來的。他那時候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已經身家顯赫。